我们每天都会做的一件事,甚至每天做多次,那是什么呢?照镜子,所有的卫生间都会装镜子,照镜子有什么作用呢?除了看自己的装束,还有什么功能呢?
照镜子,还要勤照镜子,更要多照镜子。相当于女士晨起时梳妆打扮,看到哪里不好,看到哪里不足,看到衣服裤子是不是搭配得当,找出差距,修正自己,看到自己的缺点,就及时更正。
国家以法律章程为镜,社会以圣明远播为镜,公司以技术过硬为镜·,国际以打造工匠为镜,找问题,查差距,明方向,正己身。同样开车的时候,如果没有后视镜看不到旁边与后面也是没有办法开车的。
与鲍鹏山老师
在《论语》第十五章卫灵公15节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人生有很多的怨恨,大部分是来自自己,如果对自己要求严格一些,对别人要求宽松一些,就会远离怨恨。当我们遇到问题时,多从自己的角度去寻找问题,时常用镜子照照自己,自己还有什么地方需要完善,自己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提高。
在《道德经》第五十四章“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也体现出镜子的智慧,大道之治重在观,观一身、一家、一乡、一邦、一天下的人心,再反观自己。
佛教里面讲的因果,也是体现镜子的智慧,因为你种了这个因,才得了这个果。就像我们在田地里种下一粒种子,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在《圣经》里面的忏悔、祈祷,也是对自己所做行为一种回顾,也是向回看,照以前的自己。通过照以前的自己,去做未来善的自己。

家庭关系中,我们常常埋怨另一半的问题,而更多是应该从自身找原因,要用“爱”解决家庭中的矛盾,夫妻关系、父子关系、婆媳关系、兄弟关系等,“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爱可以化解一切矛盾,站在对方考虑问题,多照照镜子,多为家庭付出爱;停止抱怨,用爱、用行动来改变。
婚姻需要经营,我一位非常要好的朋友苏建诚先生,他们在经营婚姻的确有一套:先生喊夫人为“妈妈”、女士喊丈夫为“爸爸”,他们告诉我:如果喊爸爸、妈妈还会离婚吗?我刚开始不相信,怎么会呢?可是去年我们一块去河南挂壁公路郭亮村、云台山、封丘游玩时,他们之间就这样称呼,我当时很惊讶,的确他们之间关系很密切、相互尊重。同时苏先生还告诉我:家里所有的财产都留夫人的名字,不管房子、车子,如果离婚的话,也就净身出户。
与苏建诚夫妇(左二、三)在太行山
婚姻需要经营、婚姻需要仪式感,所以有了结婚纪念日、银婚、金婚等活动,最好每几年在拍拍婚纱照,我一位朋友,每年都同老婆、家人拍婚纱照,五年一小拍,十年一大拍。那些动不动一点原因,就吵架说离婚的人,很难过得天长地久。建议夫妻之间禁止说“离婚”,真的就不会离婚。
其实在处理父母关系时,特别是婆媳之间中,要谨记:“世上没有过错的父母,只有不尽孝的儿女”,在《论语》中多次讲:孝 ,孝顺,孝敬, 关键是“敬”,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理解父母,感恩父母。“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本是什么?是孝悌,“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论语》子路第十三章“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对上以敬,对下以慈。对人以和,对事以真。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照镜子时如何做到“无我利他”?当你做到无我的时候,就做到不争,不争即为道。就像《道德经》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什么是道?道即人性、人心。当你做到无我利他的时候,也就没有过失、忧愁了。
阿杜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位朋友以前借给另外一个人500万,借款日期到了,整天想要回这500万,可是对方就是不还钱,整天为这事闷闷不乐,愁眉苦脸。阿杜见朋友不开心,就问:“你差这500万,没有这500万会影响你的生活吗?”朋友说:“没有这500万,不会影响我的生活。”阿杜说:“那你何必闷闷不乐呢?倒不如忘掉他,积极面对未来的事情,也许你也早就挣回这500万。”这位朋友真的不再想500万借款的事,积极面对未来公司的业务。后来这位朋友非常感谢阿杜,这位朋友投标一个项目,本来是陪标,如果按以前陪标的做法,就随便做做方案就可以。这次他没有而是认真的准备投标方案,精益求精,止于至善,结果是:本来是陪标,但是由于主投标跟领导有关系,而领导被双规了,他们公司的标书做得最好,就中了2个亿的标。
在《道德经》第七十九章“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撤。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上天之道不分亲疏,总是帮助善良之人。让我们懂得:积极的心态,凡事往好处想,往好处做,就会有好结果。
从经典的智慧中,从中西文化中,从历史的长河中,以史为鉴,我们要时常照照镜子,看看镜中的自己,是长胖了,还是瘦了;是长高了,还是变矮了;是变黑了,还是变白了;是成长了,还是退步了;是善良了,还是丑恶了;是悲伤了,还是快乐了……
与姚老师、赵老师
本文作者: 张广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