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道德经》不仅有文学、哲学意义,更是蕴含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思想光芒。在《道德经》中,不乏大量有关管理方面的哲理,对于今天的企业管理有着重要的启迪和指导意义,“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就非常推崇老子的管理哲学。
8月8日、9日,交大海外项目中心张广义老师为《国学与西方经典-后E总裁哲学课程》在读学员们分享了《<道德经>中的管理智慧》。从“何为道”出发,解说“道”是信念、方向、目标、规律、规则、边界、底线、境界与空间等,并通过案例带领学员们解读经典。
“道法自然”,即自然地对待人、事业、财富。道在前,德在后,分析“德”的价值,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其一,逆向思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要学会换位思考,这样才更容易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其二,时机。“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给我们的启示是,成功需要等待机遇,而行动则要把握时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其三,专注。“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国学与西方经典课程”一期学员杜惠鹏校友,十年来一直将传统文化运用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特别是把《道德经》的思想运用在经营企业中,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杜惠鹏校友对《道德经》如数家珍,他结合自身实例丰富了同学们对经典的认识。二人围绕“无为”“不争”“柔弱胜刚强”等话题,结合企业经营与管理的实际例子,生动诠释了如何知“道”、合“道”,带领同学们一起领悟《道德经》中的管理思想;经典给自身带来了怎样的改变——无为而不为,为而不争,大道自然,不以物喜,不以物悲,上善若水,身心愉悦,见素抱朴,虚静归根,有舍有得,微笑面对世界,做一个美好生活追寻者、传播者、创造者。
从“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到“善用人者为之下”,“江海所以能成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一起与学员们探讨管理者的领导力、谦下、不争、内求与用人之长。

企业家不但要琢磨人,也要琢磨事,也要会琢磨钱与财富。《道德经》中有多个章节对财富进行了论述。“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老子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最后,“既以为人已愈有,既以与人已愈多””,这体现了为人民服务。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道德经》让我们悟到:经典可以改善我们做事的心态、状态,做到无为而无不为,领悟“不争”智慧,拥有利他的思想。修养“玄德”,从而达到厚德载物,把企业精神、文化、故事传承下去,实现企业基业长青、永续经营!
记录:国学项目组 林月照
供图:国学15期 陈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