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老子《道德经》22章
自从2014年学到这句经典,我就一直在践行“少则得,多则惑”的哲学理念。为什么少了才能得呢?多了会迷惑呢?
在衣食住行上
在日常生活中,饭菜吃个六成饱,往往是对美食的享受;如果你吃多了还会好受吗?往往消化不了,变成脂肪堆积,会肥胖,随之引发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俗话说:肥胖是个筐,啥病都能装。
住房也是这个道理,庄子曰:“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如果在上海拥有1-3套房子,是很好的享受,但如果有5套以上,每天也会有很多烦心事。今天这个房子不付房租,哪个房子退租了?还有一家物业投诉了等等。
而在行的方面,家里有两辆车是很好的享受,如果有五辆以上的汽车,也是挺烦心的一件事,车停在哪里都是问题。
我们再比如:你到底有几个孩子比较幸福?我们相信:有1-3个小孩是比较幸福的,如果5个以上的孩子,你会幸福吗?要辛苦一辈子。
在事业上
在财富传承上也是这个道理,在《道德经》第九章提到:“金玉满堂,莫之能守”,一个家族的兴旺发达传承的不是财富的多少,而是家族精神、家族文化(故事)、家族的价值观。
下一代比你优秀,留钱给他有用吗?如果儿子是败家子,你留多少钱也是败掉。往往留钱害了下一代,让他们缺少事业的拼搏精神与斗志。一个人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人生只有经历磨难,你的能力才会提升,才能成就更伟大的事业。
在事业上也同样能体会到:“少则得、多则惑”哲学智慧。
《论语》中孔子有一段话:“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四十而不惑,不单单是不要迷惑,最重要的是不要受诱惑。人到四十岁时,往往会有点资历与水平,到时会有很多机会向你涌现出来,你看看:都是蛮好的。其实都是诱惑,都是陷阱。
我们一位校友袁董曾告诉我,他原来是从事电缆生意,当时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很多朋友给他推荐未来的商业机会,有投资电子商务的、有合作搞连锁的等。但后来他告诉我们,那些生意都亏了钱或者关门了。
为什么呢?因为你在那个行业不专业。等你建好团队,机会也就没有了。作为中小企业主还是要专注主业,打造品牌,注重科技研发,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你的企业才有未来。
就如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所言:“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什么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
我们在德国参观学习时发现,全球有2600多家隐形冠军,德国就独占到1300多家,为什么呢?就因为德国企业家特别专注,他们一辈子,甚至几代人就做一个产品,精益求精,从而打造出全球最好的产品。
当时我们参观成立于1926年的斯蒂尔电动锯的公司,三代人都在电动锯生意(在发展过程收购一家割草机公司),成为全球老大,每年有37亿欧元的产值。
千年思想家马克思一辈子致力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最终完成《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揭示了资本发展的规律,成为一本影响巨大的著作。
我们小时候都学过《猴子掰玉米》的寓言故事。小猴子一天去寻找食物,到了一块玉米地,看到很多的玉米,就掰了几个玉米抱回去,它走着走着发现一块西瓜地,就把玉米扔了,抱一个西瓜走,走了一段就看见一个野兔,感觉兔子肯定比西瓜好,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到后来兔子没有追上,天也黑了,只好一无收获回家了。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做什么事情一定要专一,不能今天做这个,明天做那个,终究一事无成。在做事业上我们也要遵循:“少则得,多则惑 ”的自然大道。
在战略选择上
在战略选择上,我们也要遵循:“少则得,多则惑”。纵观目前全球比较大的企业,大部分都在关注某一领域的产品。比如:苹果公司、奔驰汽车、波音飞机、华为集团等。
在这里特别想给大家介绍一下宁波方太集团。它创建于1996年,23年来,方太始终专注于高端厨房领域,以“专业、高端、负责”的战略定位,成为一家受人尊敬的世界一流企业的愿景迈进,年销售收入突破100亿,也不寻求企业上市,注重研发创新,利用传统文化打造基业长青百年老店。
有些企业家,特别企业上市之后,就被成功冲昏了头脑,到处投资与自己主业没有关系的产业上,而没有把融到的钱投资到公司技术提升上、产品研发上面。最终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因乱投资而使主业受到影响,使企业陷入困境。
总而言之,专注方能长久,让我们成为“少则得,多则惑”的践行者,勇攀人生事业的新高度!
本文作者:张广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