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和核心竞争力(3)
--- 永久资本
第三类可以定义为永久资本。所谓永久资本是指企业长期发展中所形成(内部自主)和采用(外部采购)的技术元素、管理元素、资本元素,也就是前面提到的高级资本。
六大要素(三类短期资本和三类长期资本)是经济函数中的自变量,数量和质量都很重要,但是,同样自变量投入以后,产出是多少?产出的效率如何?会不会有很大的资源压力、环境压力、社会压力?取决于在一个国家在发展生产力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元素、管理元素、资本元素等参数条件。
第一种永久资本是技术元素。企业在长期投资、短期经营和永久发展(如果企业倒闭了,就不是永久了)中,在市场竞争和产业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的第一类“软件”条件是各类技术。
根据价值链(后续分析)分工的前后所使用的技术,可以分为在产品加工(加工链)之前采用的前端技术(核心技术、产品设计)和在产品加工(加工链)之后采用的后端技术(品牌技术、渠道技术)。
核心技术是产业技术的关键,但不是全部,是指人类在长期的科学探索中形成新的认识,实现科学上的新的突破,产生新的技术思想和技术思路,经过实验室不断论证,最后在产业中量产,形成新的产品,在市场上销售。
必须指出,核心技术是不断发展和迭代,新的核心技术不断涌现,老的技术不断被淘汰,是人类产业发展的常态。
产品设计自然就是利用核心技术在产业量产中设计出不同的产品,核心技术和产品设计不能划等号,好的核心技术可能设计出没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有时,一般的核心技术也能设计出市场适销的产品。
在现代经济体系中,产品加工企业的产品,一般都是根据订单所指定的核心技术和产品设计方案代为加工的。
产品代工完成后,品牌技术、渠道技术就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同样质量的产品,用不同的品牌会实现完全不同的市场价值。同时,不同的品牌策略在市场定位、消费者分层、产品核心价值体现等方面,有其它技术无法替代的功能。
同理,渠道技术是传统商业分销路径的更新和迭代,销售模式的变化不仅受到产品生产的影响,又反向影响产品的生产和加工。想想“电商模式”对近年中国经济的影响,可能已经不需要过多强调渠道技术的重要性了。
技术元素是企业第七竞争力,无需强调,科技立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些思想已经深入人心、甚至可以说是根深蒂固,其重要性无需赘言。
第二种永久资本是管理元素。企业在长期投资、短期经营和永久发展过程中,在市场竞争和产业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的第二类“软件”条件是管理水平。
不再重复强调管理元素的重要性,这里,只强调管理元素不仅仅是指企业管理常规教学所强调企业内部的管理体系。
只讨论在企业实际经营管理中容易忽视的两个问题。
第一,就是商业模式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不同商业模式,可以在同样产业、同样产品的企业中,产生完全不同的市场价值,好的商业模式,也是一种核心竞争力。和技术一样,商业模式也是不断发展和迭代,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老的商业模式不断被淘汰,也是人类产业发展的风景。
第二,必须重视市场控制力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社会化大生产不断改变市场竞争的格局,在市场竞争中能不能具备独占性竞争优势,能不能掌握“定价权”,在市场竞争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没有市场控制力,没有“定价权”,再好的产品、再好的品牌,都不可能有真正的市场竞争优势。可以说,品牌技术的核心就是建立在市场控制力和“定价权”的基础之上的。
管理元素是企业第八竞争力,对于管理,尤其是现代化管理的核心思想和思路的理解,是许多企业管理人员必须补上的短板。思考一下,大型跨国公司、总部经济、利润中心这些概念,对于大家加深对管理元素的另一种理解,也许会有所帮助。
第三种永久资本是资本元素。企业在长期投资、短期经营和永久发展过程中,在市场竞争和产业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的第三类“软件”条件是资本形成能力和资本效率。
这里,也只谈两点,第一,资本形成能力就是企业在长期投资、短期经营和永久发展中获得外部资本的能力。财务是一种软实力,企业能够安全高效地从社会获得足够数量的资本,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没有资本形成能力,再好的企业,也会“寿终正寝”,经常强调“先搞钱,再干活”就是这个意思。
第二,资本使用效率,前面谈过,价值投资的核心就是提高投资的有效性,在一个正常的经济体系,没有效率的投资就是无效投资,而无效投资是最终必然被淘汰的。
资本元素是企业第九竞争力,如果没有金融思维、金融理念,很难理解资本元素的作用,无法理解金融体系在整个经济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这是本人后面要谈论的重点。
在收入函数中,可以把技术元素、管理元素和资本元素看成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约束(参数)条件,约束条件是决定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比自变量更为重要,一国的生产力的总体水平是由约束条件决定的,而不是由传统的短期和长期要素条件决定。如果三大约束条件不从根本上改变,任何国家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的现代化。
所谓产业创新,所谓调整产业结构,无非就是改变技术、管理、资本这三大约束条件。如果约束条件不改变,经济结构调整就缺乏根本基础,任何所谓经济结构调整就是瞎折腾,不可能取得实质性进步。
企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和核心竞争力建立在三类九种资本的基础上,企业管理本质上就是对三类九种资本进行管理。
本节要点:
1.技术元素,第七竞争力。
2.管理元素,第八竞争力。
3.资本元素,第九竞争力。
本章要点:
1.经营,短期资本,利润。
2.投资,长期资本,效率。
3.发展,永久资本,价值。
现代产业的根基:产品分工还是资本分工
产业发展的微观基础是企业,投资一个成功的企业,是所有企业的投资者和经营者追求的最终目标。在一个成功的企业中,什么最重要?战略、策略、技巧,当然战略最重要,战略是方向,是定位,是根本性选择。战略失败,满盘皆输,策略、技巧再成功,也无济于事。
企业的战略定位是现代企业的生命线,是所有企业管理元素中的最重要因子,而决定企业的战略定位的最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参与何种形式的分工。
传统的产业分工以产品分工为主,我们在习惯上把产业分成“三百六十行”的社会分工,是以产品分工为基础的。在产品分工基础上,每个行业生产不同的产品,为社会专门化地提供商品和服务。
依据产品分工的基本思路,制造业自然就成为整个经济体系的核心,因为只有制造业是直接生产产品的,考虑到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加工,最多加上基础加工产业,以至于许多人产生一个最简单的推论,制造业就是实体经济,其它产业都不是实体经济。
一个国家,如果长期坚持产品分工的基本思路,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各类配套产业就不可能得以充分发展。在改革开放以前,产业发展的重点在工业(制造业),工业发展的重点在钢铁,一切产业围绕钢铁工业,大跃进运动中“大炼钢铁”就是在这种基本思路的背景下发生的。
改革开放以后,除了传统制造业以外的其它各类产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中国经济的起飞和迅速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人们的思想深处,产品分工的基本思路,制造业为核心的思想,依然根深蒂固,不可动摇。
思想决定思路,只要产品分工的基本思路、制造业为核心的思想不改变,非制造业的各类配套产业就不可能“理直气壮”,就不可能得以充分的发展。
近年来,对基建产业、房地产业的非议,无法把握现代服务业的真正发展方向,产业转型、升级换代没有显著效果。从表面看,这些问题是在行动过程中产生的困难和问题导致的。而实际上,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思想深处的问题,是对产业发展的基本方向把握不准的问题。
从人类产业发展趋势看,产品分工早已经不是现代产业体系的分工基础,产品分工在现代产业体系中已经被资本分工所取代。
基于资本形态、资本结构的分工就是资本分工。我们在前面对资本结构的分析中,已经有了关于资本分工的基础和形成原因的初步分析。
回到原始出发点,分工细化、合作范围扩大、效率提升,是观察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三条主线。分工越细化、合作范围越扩大、效率越提升,就是先进的产业结构,根据这个基本思路,对于资本分工的理解就会豁然开朗,原来资本分工是产业分工进一步细化的结果,是人类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所谓资本分工就是现代经济体系中的大多数企业在短期经营、长期投资和永久发展过程中所使用的短期资本、长期资本、永久资本都不再是自给自足,在企业内部由自己解决,而是由其它企业提供,形成了全新的分工形态。
在资本分工格局下,根据三类九种资本结构,形成了全新的产业结构,主导性产业不再是直接为社会提供各类产品,而是提供各种类型的资本。
围绕为社会提供资本,各司其职,群策群力,专业化地做好企业本职(专业化)工作,形成了新的专业化分工优势。
在短期资本供应体系中,形成了大教育、大健康、大文化、大环境等专门生产高质量人力资源的公共服务业;专门供水、供电、供应煤气和天然气、提供各类运输服务和通讯服务的基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生产一流的关键零部件和高质量原材料,解决“存货”的基础工业。所有这些产业,为全球经济体系提供短期资本。
同样,土地管理成为专门化产业,例如,园区经济(如苏州高新这类上市公司)就是专门化土地管理业形成以后的产物;房地产业为整个经济体系提供“商业地产”,包括在制造业中的现代化厂房、各种商业设施、服务场所、旅游设施等等;装备产业的重要性已经无需解释,装备产业循着工具、机器、电气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轨迹,为产业转型和发展提供扎实的基础条件,有效地推进人类的产业进步,提供了投资的效率。从事长期资本生产的产业,为全球经济体系提供长期资本。
至于高级资本,专门提供先进技术元素、先进管理元素、先进资本元素的技术服务业、管理服务业、资本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成为现代经济体系中的最重要的主导性产业,技术元素、管理元素、资本元素成为资本结构中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各类企业发展中最重要的三种永久资本的全球供应体系,彻底改变了原有的全球企业的资本结构。
我们可以把基于产品分工的产业结构归纳为“行业”问题,各行各业,主要为社会提供各种各样的产品;可以把基于资本分工的产业结构归纳为“产业”问题,不同的产业,主要为社会提供不同的资本。
视野决定眼界,眼界决定判断, 判断决定选择,选择决定命运!产品分工思路和资本分工思路,是企业发展战略制定中截然不同的两种思想,形成了完全不同产业发展的根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朋友们,思考一下,我们的产业、我们的企业,应该建立在哪一种分工的基础上?
要点:
1.产品分工,加工导向,制造业为中心,行业分析。
2.资本分工,创新导向,服务业为中心,产业分析。
实体经济的生态体系---现代产业的“五链结构”
通过仔细分析现代产业的基础条件,大家明白了资本分工和产品分工的差异,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的区别,对于实体经济的生态体系有了新的认识。
现在,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分析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产业五链结构,图示如下:
分析的基础和逻辑出发点非常重要,理解资本分工,明白产业是产业,行业是行业,是深入透彻把握实体经济生态体系的关键。
现实生活中,各个行业依然根据产品分工,为社会生产不同的产品,行业界限依然存在。通俗理解,行业就是“生产什么”的问题?生产什么产品,就是什么行业。
但是,在资本分工的前提下,每个行业细分为不同的环节,这些环节,一环扣一环,形成完整的生态体系,每一个环节都分属于不同的产业。通俗理解,产业就是“如何生产”的问题?一个产品不再由某个产业自己生产,而是由同行业中分属于不同产业的企业一起共同生产。
例如生产汽车需要玻璃,在资本分工条件下,汽车玻璃不会再由生产汽车的企业自己加工生产。因为这样,效率太低,而是由专门生产玻璃的企业生产,玻璃行业的企业成为汽车行业的一部分。
特别强调,这里的玻璃行业企业已经演变为玻璃产业企业,因为这些企业没有参与产品分工,直接向市场提供产品;而是参与资本分工,向汽车工业提供短期资本(汽车配件),属于汽车配件产业。本人经常讲,曹德旺的福耀玻璃是汽车行业的2.0(汽车配件产业)的企业(很快会讨论),就是这个意思。
依据不同的环节,我们可以把整个实体经济生态体系分为五个环节,故称为产业五链结构。
产业第一链是加工链。根据图示,加工链指从产品加工企业根据加工订单,从基础工业企业获得产品加工所需要的零部件和原材料,然后进行产品加工,最终把产品交付市场的过程。
要完成产品加工,两个因素非常重要。
第一,场地、建筑、设备等长期资本投资所形成的加工能力,如果加工能力不足,后期经营管理水平再高,也不可能形成有真正优势的产品加工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企业的人力资源质量、水电煤运等基础配套、能够获得的零部件和原材料的市场适应性,可以把所有这些短期资本的实际情况概括为经营能力。经营能力同样决定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有时,即使具备有优势的加工能力,只要在零部件和原材料的供应上出现瓶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不可能加工真正有市场竞争优势的产品。
从现代产业结构回溯,传统的制造业企业属于加工链环节,是工业化以后最原始的产业结构,建立在产品分工的基础上,有产品分工当然比没有分工更有优势。但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产品分工是一种传统的分工,低水平的分工,已经无法适应现代产业发展的需要。
在加工链条件下,企业基本上根据所生产的产品来命名,例如,自行车厂、缝纫机厂、手表厂等等。企业内部分成不同的车间,一个企业往往生产一种产品,根据产品生产来分工,是加工链的基本特点。
当前,还有不少企业家的思想方法,事实上还是停留在加工链思维,他们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主要考虑的问题,就是生产什么产品,用什么产品的生产去形成市场竞争优势。
产业第二链是供应链。顾名思义,供应链就是为产品加工企业进行“小配套”,供应产品加工企业在产品加工中必不可少的装备(大)、零部件(小)和原材料(精)的环节。
在制造业企业独立完成产品加工的传统产业结构中,企业所需要的装备、零部件和原材料是由企业在内部自己解决的,企业内部分成不同的车间,各司其职,主要解决产品加工的各种配套元素的供应问题。
这就是传统制造业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现象产生的原因,在“计划经济”年代,我国某些大型国有企业的员工及其子弟,可以做到,从出生直至离开世界,一直在企业内部生活,与社会完全不发生联系,因为企业内部具备所有的配套条件。
在产品分工演变为资本分工过程中,现代供应链体系是首先从加工链中分离出来的,其最主要的特征是,大部分产品,不再是由一家企业负责生产。而是根据分工的原理,由不同的企业,生产不同的装备,生产不同的零部件,提供不同的原材料,负责不同的加工环节,大家一起完成一个产品。
从加工链走向供应链的演变,符合分工越来越细化、合作范围越来越扩大、效率越来越提升的产业结构优化原理。
到了供应链阶段,出现了越来越多专注于某一种设备、某一种零部件、某一种原材料生产的细分化企业。投资界经常提到的“独角兽”,产业界经常追求“隐形冠军”,许多都来源于细分行业的细分化企业。
当前,国家大力鼓励“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大家细细品味,为什么专?为什么精?为什么特?为什么新?主要指的是产品,还是配套?
仔细想想,在目前全球经济体系中,“大”、“小”、“精”的基础工业产业,主要竞争优势还是掌握在世界其他国家手里。供应链被“掐脖子”,出现供应链困难和供应链瓶颈,是在“后疫情时代”,对国内企业产生冲击和影响的重要原因。
当然,如果我们的中小型民营企业能够把握时机、迎难而上、勇于创新,利用这个机会,抓住这个机遇,主动转型,大力发展“大”、“小”、“精”的基础工业,在“大”、“小”、“精”中寻求生存机会,形成基础工业企业的合力和优势,中国的生产力水平和产业结构就会上一个台阶。
价值链是产业发展的第三链,所谓的“微笑曲线”,其实就是根据价值链来分析产业分工情况。
根据“微笑曲线”,产业可以分成三个阶段,订单前-订单到交货-交货后,各个环节,各司其职。
在订单前,价值链主要包含核心技术研发和产品设计的,核心技术研发和产品设计的,为产品加工提供最基础的条件和执行方案。所谓好的产品,其实它的主要优势就在于技术好,产品设计合理。因此前端价值链是决定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的最主要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成为全世界重要的加工基地。但是,坦率地说,到目前为止,在整个国际市场竞争中上,我国在大多数产业领域,并不具备在核心技术研发和产品设计方面的真正优势。
后端价值链是交货以后的价值链,包括渠道、品牌、售后服务、质量保障、营销宣传等不同的内容,主要可以总结成为渠道和品牌两个核心元素,也是价值链中间的重要环节。
同样,到目前为止,在整个国际市场上,我们在渠道和品牌建设方面还是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没有形成在全球市场竞争中有核心竞争力的渠道优势和品牌优势。
如果我们可以利用由于新冠病毒疫情的发生而出现的全球市场空白,提高基于价值链的产业的布局,形成价值链产业的竞争优势,填补国际市场的空白,形成在国际市场上的价值链优势,必然对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产生战略性的影响。
产业链是产业发展的第四链,首先,必须指出,这里的产业链概念不同于大家一般所谈论的产业链概念。
一般概念的产业链是指所有产业(其实还是行业)从头到尾的各个环节,反映了产业的整体状况,可以定义为广义的产业链。
这里的产业链专指在完成产业整合以后,某些行业中,产业龙头企业、产业优势企业、大型产业集团对整个产业的控制环节,主要体现许多具体产业体系中的产业控制力和市场控制力状态,可以定义为狭义的产业链。
产业整合和市场整合,是资本分工形成以后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否则,产业就是一盘散沙,企业盲目投资、无序竞争、你争我夺、自我残杀。
理解了产业链的概念,仔细观察全球经济体系中发展成熟的产业状态,思考一下,什么是产业整合?什么是资源积聚优势?为什么要兼并和收购?产业化(产业整合过程)是如何完成的?
同样,跨国公司总部的主要功能是什么?行业中有没有规模经济优势?市场控制力是如何形成的?产品生产定价权是如何形成的?回答了这些问题,你一定可以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看到和原先不一样的产业生态。
产业第五链是资本链,资本链可能是大家最难理解、最难接受的一个环节。但是,回到世界经济的实际环境观察,资本链分工非常容易理解。
首先,我们必须思考,全球经济体系中,规模以上的、已经产业化的(参考产业链的描述)、不是一盘散沙的主导性、骨干性、核心性大企业的股权是如何投资的?主要通过行业以外的投资者(非产业投资者,后续讨论)进行市场化(统一的金融市场,后续讨论)投资。
资本通过股权投资控制各行各业,已经是全球经济体系的常态化表现,只有小规模的、没有产业化的、一盘散沙的非主导性、非骨干性、非核心性的中小企业的股权,还是通过行业以内的投资者(产业投资者)进行非市场化(金融市场以外)投资。
第二,在资本链分工基础上,形成了统一的金融市场(虚拟经济,后面会重点讨论),在金融市场上对产业进行市场化投资,可以化解产业资本投资不可能化解的非系统性风险(后续讨论),使传统产业投资的投资风险大大下降,为社会投资者通过现代金融市场对产业进行投资创造了基本条件,彻底改写了人类产业投资和发展的历史。
加工链-供应链-价值链-产业链-资本链,产业五链都属于广义的产业链,不同的环节,不同的产业,不同的功能,在每一个行业中都能找到它们的轨迹,细细品味,可以对经济体系中的各行各业的客观状态有进一步的理解,得到与原先完全不同的新的体会和新的认识。
要点:
1.加工链,产品加工。
2.供应链,配套加工。
3.价值链,技术创新。
4.产业链,产业整合。
5.资本链,资本形成。
本文作者:傅连康院长
- 2022-05-16院长之声|经济学(九)
- 2022-05-16院长之声|经济学(八)
- 2022-05-16云课堂|金岩石:股市投资分析
- 2022-05-07院长之声|经济学(七)
- 2022-05-07院长之声|经济学(六)
- 2022-05-05院长之声|经济学(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