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31日,在金风送爽的秋日里,广鉴学院总裁哲学26、27期的同学们相聚一堂,聆听北京大学历史系丁一川老师解读《史记》。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为西汉司马迁所著,开纪传体先河,《史记》由《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五种体例构成,共计一百三十篇,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约三千年的历史。
第一天上午,丁老师主要给大家梳理了史学的框架,并提示大家读书当先明体例,后明旨趣。
下午老师开始从《史记》五种体例中选取几篇代表性的文章,以《五帝本纪》开篇的《史记》,记载了中华民族人文始祖黄帝的生平,以及炎黄合体、诸侯宾从,开创了民族融合、安定一统的上古治世,此后全世界华人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炎黄子孙”。在解读黄帝生平时,老师旁征博引,为大家普及了传统文化基础元素的常识,排除了姓氏、姓名等常见误区,同时揭示出学习历史的底层逻辑——制度往往比人重要。朝代的兴替、更迭都有定数,天命是古人的原始信仰。
第二天的课程则侧重司马迁笔下的历史英雄人物,从《货殖列传》中品析商道。千秋功过,皆在青史,每一个历史人物都如同镜鉴;壮游山河,青年立志,在舜和禹身上看到美德;在越王勾践身上学到隐忍;在孔子故里追慕先贤;在汨罗江畔感受屈原的家国情怀;在乌江之畔记取项羽的英勇也反思他的败亡。山河是一部史书,壮游如同读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司马迁在西汉多民族融合的大一统时代,叙写了多元、包容的文化和历史。感谢司马迁,给我们留下一部信史,创造了纪传体这种写法。他不仅写了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同时还有刺客、游侠,货殖,贩夫走卒,其实历史就是人民创造的。只有以人民为视角、把人民作为核心,才能写出这样精彩的青史。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其实重视记录和传承历史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我们为什么要写史?因为我们要述往事,以观成败,鉴得失,明是非。我们为什么要读史?因为我们要在血脉和文脉传承中找到个人、民族的根与魂。
学员分享
听丁老师的课,第一次领悟到:应该特别着眼于司马迁作为作者在编排著作时的意图和历史观。《史记》不是一部简单的编年史,它蕴含着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理念。
——哲学21期沈宇豪
丁老师上《史记》课,基础知识打的扎实而有技巧,帮助我回头再读《史记》不费劲。另外拉长时间轴看,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更重要。最后记住了丁老师送的话: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
——哲学25期陈洁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未学习《史记》之前误认为司马迁此话是在嘲讽世人追名逐利,学完后才知道司马迁非但不是嘲讽,相反是肯定商人牟利,鼓励老百姓做生意赚钱。相反,他嘲笑那些既贫穷又鄙视财富的穷酸文人。肯定人性,尊重人性,不以成败论英雄,我感觉这是司马迁《史记》最伟大且超越时代之处,这也是为何2000多年后,再读《史记》一书中很多内容依然觉得很亲切的原因。
——哲学27期黄佳伟
听了丁老师两天讲授的《史记》,收获很多,感受颇深。首先是对作者司马迁的崇敬和赞赏。司马迁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历史使命感,忍受难以想象煎熬和痛苦,秉承父命,无比坚强地顶着各种非议和压力,经过多番的查证和实地探访,力图将最真实的历史呈现给后世。而且冒着获罪汉武帝的风险,诚实地说出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和见解。不虚美,不隐恶。鲁迅先生更称其传世作品《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其次就是贯穿其中的“德”。经丁老师的讲解,我理解的更加广袤和深入,内涵更加饱满和丰富。我们不管是作为公民,还是为人父母,为人子女,亦或是企业的员工,公司的领导,都要有一种使命感,所谓天道之德。同时更要注意修自身之德,以德绵长,以德成己化人,方能不辱使命。
——哲学27期刘庆伦
本文供稿/广鉴学院 吴琼
- 2022-05-16院长之声|经济学(九)
- 2022-05-16院长之声|经济学(八)
- 2022-05-16云课堂|金岩石:股市投资分析
- 2022-05-07院长之声|经济学(七)
- 2022-05-07院长之声|经济学(六)
- 2022-05-05院长之声|经济学(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