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之行
浏览:
因为“梦想”,所以“西藏”。十二年前,交大海外“产业创意一期”的师生们不远数千里来到了雪域圣地,在庄严巍峨的千年古建筑布达拉宫门前,举行了一场学院历史上第一“高度”的结业典礼,同时也将“登高望远”的课程愿景彰显到了极致。
拉萨的海拔高度是三千六百多米,犹记得第一次来到西藏,眼前是一片光秃之境,脚下之路也不好对付,步伐稍快人就会大喘气。至今还有不少心脏病患者、三高人群与年长者轻易不敢来西藏旅行。甚至还经常有游客刚踏上西藏的领地身体就“报警”的,于是只好转身又坐上飞机回家了。
个人体验告诉我:千万不要紧张,无须过分担忧,“心”态放松是关键。高原的空气中含氧量通常只有平原地带的六七成左右,但你只要时不时多做几次深呼吸就能满足身体的需要。其次,驻留西藏期间务必动作轻柔、行走平缓且保持情绪稳定,尤其是入藏的头个晚上不要洗澡,如此则能保得旅途吉祥与平安。
再次来到西藏,怀揣着心梦想,一切只为修心而来。眼睛上了天,身体入了地,心灵受到震撼,灵魂回归故乡。宋朝张载曾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明朝著名思想家王阳明先生也说过:“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都说身心灵若要全面发展,就得先安顿住这颗不安分的“心”,那如何修“心”呢?“心”需要什么营养吗?
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带着上千人的随从大军远嫁西藏,从此拉开了史上由汉地上规模“援藏”的序幕。这次西藏研学,我们荣幸地得到了上海第九援藏组组长、日喀则市委常务副书记孟文海先生的热情接待。
日喀则是西藏的第二大城市,人来人往,一派繁荣景象。援藏一年多的孟书记善于沟通,每每与随行学友交流,都能把学友公司的业务与日喀则的发展需求结合起来,让所有人都能看到日喀则的发展前景。经开区拉巴书记陪同研学团参观了建设中的产业园区,向大家展示了如何在高水平的发展态势下完美融合生态理念、环保理念与人文理念等科学发展观。援藏干部们不畏挑战、知难而上、大爱无疆的精神,给了研学团莫大的震撼与鞭策。
人要有一颗奉献的心,于是当世界充满爱的时候,世界就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对此我们从来都是深信不疑。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道”法自然。人生若在世,求名也好逐利也罢,皆人之常情。但求以平常心“求”之,则顺心顺意,又自利利他。时刻警惕那颗无明贪婪之心对我们的反向“赋能”,争做有“道”之君,不做无道昏“君”。闲暇之时多读、多闻、多思儒、释、道等传统经典,让心灵浸润其中以滋养我们的智慧与福德,从而修得一颗平常、平等与平稳之心。
在大昭寺,我们看到历经一千三百多年岁月磨砺的庞大木结构建筑群依然屹立山巅,至今还保存完好的寺内历代壁画似乎在那里向游人和香客们深情诉说着流传千年的佛教故事。在大昭寺的中“心”,还矗立着那尊释迦摩尼佛十二岁等身雕像,据说这是当年文成公主从长安远道带来的嫁妆,也是大昭寺的镇寺之宝之一。寺内的一尊尊佛像与一样样法宝,有与无,黑与白,大与小,高与低,错落有致又相得益彰,让你在目不暇接之余感受到无比的震撼与清凉。
在布达拉宫,说实话每迈个台阶,学友们都非常吃力,但是在“平常心”的加持下,最后每个人都成功“登顶”了。站在布达拉宫顶上,一边挥洒着“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豪迈情怀,一边放眼远望把整个拉萨市的风情都尽收眼底,那种心旷神怡与身心愉悦使先前攀登时的劳累一扫而空。流连在白宫与红宫之间,不禁让人浮想联翩:“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所谓自觉觉他,离开了平常心,这怎么可能呢?
达瓦次仁教授给我们认真讲述了西藏政治人文与大乘佛教的历史渊源,原来拉萨与周边皆以藏传佛教格鲁派(俗称“黄教”)的修学为重,而此教派下两大宗教领袖达赖喇嘛与班禅喇嘛又都是宗喀巴大师的嫡传法脉。相比藏教其他教派与分支,格鲁派更强调对戒律的奉行与对智慧的观修,以及闻、思、修之次第的生起与圆满。
对我们身边不少人来说,嘴上说平常心容易,而践行平常心却难。所谓平常心是道,那究竟是什么“道”呢?对此我的体会是,如果说“平常心”是“果”,那过程中的“(众生)平等心”就是“因”,而伴随其中的“(心绪)平稳心”则是增上之“缘”。因、缘、果合和,“平常心”就现前了。难乎?非也!
西藏是世界的“屋脊”。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区工商联主席阿沛·晋源先生告诉我们说:西藏幅员达到120多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八分之一,人口却只有342万;西藏的文旅资源丰富,矿物资源也较丰富,所以绿色崛起是关键;除了人口缺口比较大,市场观念更是亟需提升,及可持续的建设人才梯队。
世人皆知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海拔8848米)。朋友圈中不少人都看过《攀登者》这部励志电影,中国人为什么要去攀登珠峰呢?因为珠峰在中国!即便多数国人毕生无缘攀登珠峰,但能近距离亲眼目睹也是人生中之幸事。
在集体“攀登”珠峰的那个清早,天还没有亮的时候我们就从定日的白坝出发,一路上爬山越岭,在盘山公路上绕行了三个多小时到达珠峰边境站(期间还经过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寺庙-绒布寺),然后再改坐绿色环保车进入传说中的珠峰大本营(海拔5200米)。当你站在珠峰脚下,抬头看到忽隐忽现的最高峰,低头感受着自己的心跳,当下可以顿察自己那份由来已久的渺小。
世上所有“难”,无不“为”高度。正所谓登高才能望远,站在“珠峰”的“视野”高度上,也许你会发现人生大部分的挑战,几乎都可以化作这样或那样的机遇。牢记攀登止于至善的道理,以大“爱”为前提、以大“慧”为基石、以大“愿”为契机,敦伦尽分克期求证同时又不失“平常心”,努力再创生活、情感与事业的新高。
我们肉体凡胎每天都要为身体洗澡以祛臭,其实我们这的“心”更需要“洗澡”以清零。正如神秀国师所言,“日日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一年之中定期抽个时间给自己放个假,去参加个“心灵之旅”的研学课程,在旅途中把自己的“心”掏出来洗净清零以自我疗愈与彼此赋能。
让我们怀揣着一颗爱心、平常心、与攀登的心,在修“心”路上不断成长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