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也走了很多地方,美国、德国等等,这些地方我去了很多次了。2007年的时候,我在交大海外开设了产业创意班,就是引导企业家怎么去创新的。跟这么多教授和企业家交流后发现,我觉得创新有三个维度,哪三个维度呢?第一,是商业模式的创新;第二,是产品技术的创新;第三,是思维创新。
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把企业做出新高度
我觉得商业模式的创新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也挺复杂。我的一个好朋友,他说,什么是创新呢,创新就是旧元素的新组合。我们说一个沙发加上按摩功能部件,就做成按摩椅了。
关于商业模式创新,我在这里分享两个案例,也是我们同学的案例,他们通过创新把企业做到了新的高度。
一个是退休俱乐部。这个案例来自国学与西方经典课程五期的班长,他原来是做老年报的,他承包了老年报有一个广告栏,一直做老年产业方面的事。后来他在国学班学习的时候,遇到一个做美食的朋友,讨论能不能自主创业,在互联网时代来临的时候,我们做一点不一样的事。他说做什么呢?做旅游。
我们知道旅游行业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也很难把它做好。我记得几年前,春节的时候我带家人去澳洲旅游,澳洲的中餐很难吃,我们说加两个菜试试吧,发现加了两个菜之后味道马上不一样,同样一个餐馆是有差别的。后来我们知道了,原来的团餐导游都要克扣的。
我这个学生的项目解决了旅游的三个痛点,吃、住、行。吃的方面,他有500个志愿者,分了5个小组,每个小组100人。志愿者来自退休人群,原来在处长级别的,他们突然退休之后,往往感觉非常的无聊,这样的人来应聘志愿者。他说每年招100人的志愿者,但是会有1000多人来应聘。这些志愿者,是不需要发工资的,如果国内的团,还是要交点费用。到一个地方说,上菜了,拍张照片发给退休俱乐部,是不是我们签的合同订的餐,这时候不会让导游克扣了。
第二点,他解决了住和行。退休俱乐部的对象人群都是退休的人,他们的时间最充足,因此推出的所有线路都是反季节的。他当时给我举了一个案例,有次航空公司跟他谈,我们飞俄罗斯这个航班价格还挺便宜的,如果你经停乌鲁木齐,机票会更便宜。我们这个同学就非常有灵感,不如我们安排乌鲁木齐再玩两天吧,乌鲁木齐+俄罗斯,开出这个线路,当时做得非常好。然后住的方面呢,也便宜。机票很早预订,现在定的机票可能是一年后的。
他解决了吃住行三方面的问题,退休俱乐部的公众平台有60万的粉丝,一般新的旅游线路一出来,马上就订空了。退休俱乐部怎么盈利?他们去年的销售收入做了3个亿,他们团队有几个人呢?9 个人。那天他告诉我说,今年的目标是5个亿,粉丝100万,当我有100万粉丝的时候,什么驴妈妈都找我了。他充分利用了互联网平台,把旅游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新的模式。我参加过他的志愿者年会,500人,你看到他们是退休人员,但非常有朝气的。这个案例,希望对大家有启发。
第二个案例是万色城 ,我们的一个合作伙伴看到,当时许多人创业的时候,起步于淘宝的平台,在淘宝上卖东西80%都是亏钱的,挣钱的很少。我们能不能自己做一个商业模式,90%都会挣钱。他后来就做了一个万色城,他说有10万个村姑在网上卖他的产品。在这个网店上有6000多种产品可以卖,不用管物流,不用管发货。他就把产品做好就可以了。他这个销售收入是减掉了业务提成,每年拿到了十几个亿。
产品创新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
再上一个层次的创新就是产品创新。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呢?还是产品。产品好了,你可能卖得少一点,你肯定会越来越好,如果你产品不行,肯定没有竞争力的。在全球,哪个产品是最好?这里我举一个例子,苹果手机。据说整个智能手机产业当中90%的利润被苹果赚掉了,其它的只能赚10%的利润。他就是充分在产品上下了很大功夫,乔布斯开创了智能手机的时代。
乔布斯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借助了东方的禅宗智慧,还借助了贝聿铭,还有日本设计师,同时借鉴了保时捷汽车、贝森多尔钢琴等多种设计理念的启发,拿到苹果手机感觉手感还是比较好的,这个产品也有多元的文化融合。
另一个是青花瓷,这个是我们中国人制造的产品。2005年的时候,一个拍卖会上,一只青花瓷器以2.3亿人民币的价格成交。这个产品实际上也是文化的融合,烧瓷技术是在宋朝的时候已经非常好了,那时候大部分以白瓷为主。作为中原人,对白不是很喜欢,后来蒙古人,把宋灭了,还灭了很多地方,把伊斯兰教国家也打败了,伊斯兰国家对蓝色特别向往,有蓝色的染料带到中原,跟瓷器结合,就生产出来了青花瓷。
问题、想象力、思维创新与机遇
最高层次就是思维创新。我们做任何事,要看别人看不到的,想别人想不到的,从而做别人做不到的。所有问题其实都是想象力的问题,如果你想象力丰富,所有的问题都是机遇。
我们今天的生活这么丰富多彩,要感谢两个人,一个是牛顿,牛顿的力学开创了工业革命,牛顿是拿到了工业革命的钥匙。另外一个人就是瓦特,用这把钥匙打开了工业革命的大门。自从瓦特发明了蒸汽机,有一系列的相应的产品发明,比如说飞机、导弹、火箭等等。因为蒸汽机的发明,我们近两百年创造的产品比几千年创造的产品总和还要多,牛顿更多的是思维的创新。
现在讲思维创新,值得特别推崇的地方就是硅谷。硅谷我也去过好几次,这个地方只有70万的人口,我们能想到的伟大的公司都诞生于此。大家能不能思考一下为什么?Google、脸谱、特斯拉、英特尔、甲骨文,实际上苹果、亚马逊也在硅谷边上。
我们一个朋友吴军教授总结硅谷文化有三方面的不同,包容、多元文化、拒绝平庸。
硅谷这个地方是怎么发展起来的?我们首先讲讲包容。硅谷最早也是一个穷乡僻壤,当时斯坦福大学买了那么多地,就是因为便宜,当时有一个叫肖克利的半导体专家,来到硅谷创业,吸引了八位科学家加入他的公司,做半导体。肖克里学术水平很高,但管理水平比较差,这八个人感觉不满,逐步离他而去,然后都在硅谷做半导体、集成电路的产业。他们离开了之后,把之前的产品做得更好,是从质量上竞争,而不是价格上竞争。随着半导体的辉煌之后,硅谷的地价都起来了,很贵,很多半导体公司都搬走了。后来硅谷慢慢有点没落了,在2000年的时候出现了互联网,因为斯坦福大学在那儿,有人才,又促进了硅谷的繁荣发展。
第二个多元文化,硅谷所有的产品都是面向全球的,没有说仅仅面向硅谷市场的,仅仅面向美国市场的。第三个,硅谷文化是拒绝平庸的。我们知道乔布斯有句话“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拒绝平庸,追求卓越,我想到了王阳明,他说过一句话:“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无论是贩夫走卒,还是引车卖浆者流,都要做收拾精神、自作主张的大英雄。”第一最重要的是立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我希望大家能够来听这个讲座分享,也要想一想,未来我要干点啥,要立一个志。你还要勤学,改过和择善。
我们再看看德国。11月份,我去了德国。全球的隐形冠军企业大概有2600多家,德国独占了1300多家。所谓隐形冠军企业,通俗讲就是在一个细分行业中他是全球的老大。我们当时去了一家公司印象很深,是做锯的企业,从1926年做到现在,还是在做电动锯。他们在全球有15万人,销售额每年在37亿欧元,特别专注,特别注重技术创新,在技术上不断精益求精。我觉得德国特别体现了专注和工匠精神。
德国的工匠精神也跟他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在德国,其实不像我们中国,必须要考大学,德国人初中毕业以后,原则上就可以工作了,可以到工厂做学徒了,师傅带徒弟这种模式。我们当时还参观一个收割机的厂,很多初中毕业就开始工作了。并且还有一点,德国的工人动手能力很强,在许多德国人的家里,地下就有一个手工作坊。再说德国的汽车,几乎整个汽车行业中,德国都是做得最棒的,宝马、奔驰、保时捷,这些我们能说的好车,大部分都来自德国。
德国制造有这种品质,肯定是跟他们的文化有关的。德国有所海德堡大学,这所大学在哲学界备受瞩目,出现了很多名人,黑格尔、歌德、马克思·韦伯都在这里工作或学习过。德国还有一位值得我们尊重的哲学家马克思,我们去了马克思故居,重温了他的人生事迹。马克思于1818年5月5日出生在德国, 1848年《共产党宣言》宣布的时候,他只有30岁。后来致力于《资本论》这本部皇皇巨著,《资本论》号称工人的圣经。马克思有一句话,“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另外一个哲学家黑格尔也说过,“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那些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失败”。在这里,我联想到孔子的一句话,“四十而不惑”,诱惑是非常多的,最终你可能把原来主业丢了。我在做教育接近二十年的时候,很多同学跟我说,“广义,互联网来了,做互联网,最终我发现,那些东西都是亏钱的,还是我的主业在挣钱。为什么呢?本来是有市场的,我组建团队去做的时候,团队还没有稳定,这个市场就没了。”所以专注还是非常重要的。我经常提醒,黑格尔这句话,还有四十而不惑这句话,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收获。
同时,在这里我还想讲一讲“不敢为天下先”,怎么理解?是不是我不要做老大呢?错,老子告诉你,如果你遵循道,你就可以做成天下先。有一个案例,我一个朋友,他自己《道德经》每天看四到五遍,然后教育员工也要学道德经,员工开会也会说圣人怎么说。他说,原来我争这争那,企业还没有做好,现在我关注客户,关注技术,关注市场,我就成为这个行业的老大。你遵循道的规律,你就能做到天下先。
在此,我也讲讲以色列之行。以色列是1948年在沙漠上建立的一个国家,这次我们去以色列理工大学,学到一句话,“需求是创新之母”。以色列缺水,所以就发明了滴灌技术,就发明了海水淡化技术;我们做胃镜很不舒服,他就有胶囊胃镜;因为有行动不便的人,就研发了骨骼机器人。以色列所有的创新,都是围绕需求来的。在座的各位想一想,你的创新是围绕客户的需求来的吗?还是自己拍脑袋的想出来的?
我跟以色列人交流,问以色列的文化到底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他告诉了我三个方面,第一个就是学习。以色列这个民族,每人每年大概平均要看76本书,你们想一想你们自己,大概每年能看几本书?还有一个特质是质疑,以色列经典《塔木德》就有对《圣经》的质疑。
以色列一千多年前就到中国来做生意了,一千多年前世界最繁华的城市就是开封。我们同行的一位校友跟我交流,说我来以色列看什么?看趋势,看未来在哪里。他是做芯片的,原来是做芯片机器翻新的,后来在四川投了一个厂,当时他来读书的时候是5000万投进去,后来5个亿卖掉的。
第三个要讲讲安息日,以色列行程中我们去了以色列驻上海总领事的家里做客,体验他们安息日的文化。安息日有几点要求,远离机器,每个周五太阳落山到周六太阳落山这段时间是不工作的,所有公司、商店都关门,陪家人。并且远离机器,冰箱也不用,火也是不开的。每周抽出一天这样看,对中国人来说太奢侈了。这个习惯,一定程度造就了他们的伟大。人要适当的休息,只有休息好了,只要路对了,就不怕没有成功。要是方向错了,就会越走越远。我建议大家,有时候静下心来,休息休息。
最后,两段话送给大家,马云说,“我觉得这么多年来重复看,不断看的书是孔子的《论语》,老子的《道德经》,佛家的佛经,这些书是我受益最深的,这些内容是真正人类的智慧”。同时,任正非的一句话,“我们要解决在西方遇到的问题,首先要充分认识西方的价值观,站在他们价值观理解他们。学点哲学、历史、社会学、心理学、国际法律秩序及权力分配学……从中找到世界问题的钥匙”。
作者:张广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