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5日广鉴新道论坛之十二——《佛教与中国精神》
浏览:
2015年9月25日,复旦大学哲学系宗教研究室主任、中国宗教学会理事王雷泉教授作客广鉴新道论坛,从“佛教对世界和人生的基本看法”、“心在佛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佛教论人际关系与社会生活”、“以智慧提升眼界、以慈悲放大心量”四个方面解读了《佛教与中国精神》。
王教授指出,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物质层面蒸蒸日上,但在精神领域却出现严重的价值失范现象。在中国走向强盛的现代化道路中,佛教的作用日益凸现,已经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佛不是创造者、主宰者、审判者而是觉悟者;佛法不是坐而论道的玄学,它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实践的力量。

王雷泉教授

讲座现场

合影
王教授指出,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物质层面蒸蒸日上,但在精神领域却出现严重的价值失范现象。在中国走向强盛的现代化道路中,佛教的作用日益凸现,已经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佛不是创造者、主宰者、审判者而是觉悟者;佛法不是坐而论道的玄学,它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实践的力量。

王雷泉教授
王教授提到,在佛教的教义总纲“苦、集、灭、道”四圣谛中,苦谛是认识佛教的前提。所谓知苦,就是用一种批判而又冷静的眼光来观察世界,审视我们社会的种种缺陷,并探索这种缺陷和苦难的原因,来自我们内心中的烦恼。烦恼的根源在于不了解宇宙和生命的实相,扭曲了自我与世界的真实联系。烦恼障来自感性的欲望,所知障来自知识的局限,人们就是被这两种障碍遮蔽了对真理的认识。
王教授提出:我们凡夫的日常之心,是真妄和合的动态统一体:一半是光明,一半是黑暗;可以上升做天使,也可以下堕当魔鬼。大乘唯识学分析现实世界与理想世界的五位百法,光是讲心理状态和心理活动的就有五十一种,而在五十一个心所法中,烦恼心所即占二十六个。由此可见,七佛通戒偈四句话中,最根本的是第三句“自净其意”。主体精神的道德净化,成为佛教个人修行和社会变革的实践枢纽。
从大乘菩萨道的中道智慧来看,众生所处的欲界与佛菩萨所处的法界是相即不离的。佛世时代,印度社会对人生的目标定位有四层:欲、利、法、道。欲是生命的第一层需求,就是人的七情六欲、饮食男女。为了满足欲望,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所以对利益的追求也就成为人生的第二层目标。在追求利益的活动中,遂有人生的第三层目标——法,用法律制度和道德规范,来约束、规范人们对利益的追逐。在欲、利、法之上,则有人生的第四层目标——道,这就是哲学和宗教。即便是想在欲界过上好日子,来世不堕入三恶道,在遂欲、求利之上,还有法和道的上位目标,规范和提升着我们的生活品质和生命境界。如果不遵守最上层的道,法将无法施展,利将无法获得,欲将无法满足。
王教授提出:我们凡夫的日常之心,是真妄和合的动态统一体:一半是光明,一半是黑暗;可以上升做天使,也可以下堕当魔鬼。大乘唯识学分析现实世界与理想世界的五位百法,光是讲心理状态和心理活动的就有五十一种,而在五十一个心所法中,烦恼心所即占二十六个。由此可见,七佛通戒偈四句话中,最根本的是第三句“自净其意”。主体精神的道德净化,成为佛教个人修行和社会变革的实践枢纽。
从大乘菩萨道的中道智慧来看,众生所处的欲界与佛菩萨所处的法界是相即不离的。佛世时代,印度社会对人生的目标定位有四层:欲、利、法、道。欲是生命的第一层需求,就是人的七情六欲、饮食男女。为了满足欲望,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所以对利益的追求也就成为人生的第二层目标。在追求利益的活动中,遂有人生的第三层目标——法,用法律制度和道德规范,来约束、规范人们对利益的追逐。在欲、利、法之上,则有人生的第四层目标——道,这就是哲学和宗教。即便是想在欲界过上好日子,来世不堕入三恶道,在遂欲、求利之上,还有法和道的上位目标,规范和提升着我们的生活品质和生命境界。如果不遵守最上层的道,法将无法施展,利将无法获得,欲将无法满足。

讲座现场
“从因特网到因陀罗网,从知识经济到善知识经济。”这是王雷泉教授对佛教在新世纪融入主流社会发展的概括。因特网的发展,不仅拓展了佛教传播的影响范围,亦改变着佛教自身的发展形态。知识与经济,这两种巨大的力量,只有在佛教精神的指引下,才能极大地推动人间净土的实现。总而言之,佛教是以改变人心而改变世道的。要让有力量者更有智慧,有智慧者更有力量。这就需要有更多的社会人群掌握佛教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宣扬真正如理的佛法,从而形成改变世界的物质力量。

合影
在当前人欲横流、物质主义盛行的“病时代”,认清自我,认知社会,是保持清醒、维系安宁的不二法门,衷心感谢王教授的精彩讲述,与会的百名学员均表示受益匪浅,期待精彩继续。
供稿:胡真
摄影:张万兴
编辑:胡媛媛
相关文章
- 2022-05-11新道论坛之十九 | 兰彦岭:《素书》与修
- 2021-08-06广鉴学院新道论坛第十八期《一带一路新
- 2021-07-27用新的眼睛看未来+企业创新机会
- 2021-07-27新道论坛之十四《电影与人生哲学——从
- 2021-07-272012年07月01日 东方智慧在自省中成长—广
- 2017-12-05新道论坛之十六|塔木德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