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1日广鉴新道论坛十一之《国学的未来》
浏览:
2015年6月11日下午13:30,,由广鉴文化、上海国学会、中国学商会共同主办的精彩讲座-新道论坛《国学的未来》在上海浦东CCC学商慧馆如期举行。出席新道论坛的嘉宾有:上海国学会会长、复旦大学骆玉明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鲍鹏山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同济大学刘强教授,广鉴文化院长孙章教授,副院长戴明朝博士,复旦大学国学会张松会长,上海交大海外教育学院国学联谊会会长沈焱,中国学商会会长黄梁。论坛由中国学商会执行会长张广义主持。

中国学商会执行会长张广义先生主持
院长孙章教授介绍了广鉴文化成立的使命和发展历程。他讲到广鉴文化旨在借鉴世界知识,传播智慧,广结贤才、鉴史推新。对诸位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

广鉴文化孙章院长致辞
中国学商会黄梁会长介绍了中国学商会的构建。中国学商会是众多交大校友组建而成,希望并欢迎更多的朋友加入学商会。

中国学商会黄梁会长发言
上海国学会王志斌秘书长致辞。他讲解了上海国学会的结构组建,上海国学会作为一民间组织,每年一次国学盛典,每一季度一次活动,并设执行机构理事会,会长由复旦大学骆玉明教授担任,副会长有鲍鹏山、刘强教授等知名学者,上海国学会秘书长王志斌先生欢迎大家一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上海国学会王志斌秘书长发言

上海国学会会长、复旦大学骆玉明教授主题演讲《国学的未来》
下午14:00骆玉明教授主题演讲的《国学的未来》正式开讲。骆教授首先介绍了国学的概念及缘起。国学概念是受到西学的对比,收集资料得知,国学的概念是最新的舶来品,林则徐的故事,得知世界各地的信息,华盛顿取得成功之后构建了现在美国的架构等等。孙中山说:天下为公。此词比较广泛出现。国学的另外一面,陈独秀、胡适、鲁迅的文章都有所不同,他们更多的说法是比较文学。鲁迅的生平,倡导和传承国学,国学是国富民强的必要的途径和手段,批判或摒弃国学是被认为中国危亡的前奏。鲁迅地价值观得到国人的广泛认同。文化大革命之后的斗争,有很多问题可以思考。伟大的文化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化的,我们在接受接纳西方文化的基础上更好的发扬传统文化。人类大同,天下为公,骆玉明教授指出西方的最好领导觉悟和儒家的最高境愿是一样的。这样的文化才会持续,才会有更强地生命。传统是多变的,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问题,全部思想根基不会建立在外来思想,文化上吸收外来学说,但不忘本土学说。骆玉明教授指出文化的关键在于创造!虽有人不知道中国文化的大路在哪里?但有胸怀,有理解,有继承,又能结合现在,而且具有创造力,这样的文化才能传承。
下午16:00新道论坛由百家讲坛主讲人、同济大学刘强教授主持《儒学的现状与未来》圆桌论坛。邀请到复旦大学国学会会长张松先生、上海交大海外教育学院国学联谊会会长沈焱先生、浦江学堂创办人鲍鹏山教授、常州大学国学院道南书院张戬炜先生、上海跨学科教育基地刘定一老师、上海孟母堂创办人周英志先生,等各个单位的朋友来做分享。话题均颇具时代感和前瞻性。刘强教授从哲学史中提到儒学史,虽然他在研究魏晋也可观儒家的发展。儒学的复兴,心学的发展必需要扎扎实实的学问,港台儒学的发展都受到了西方思想的影响,以西解中,以西为用的形式,刘强教授指出传统不是单一,传承文化需多方力量。

鲍鹏山教授谈国学文化对价值观的影响
鲍鹏山教授指出研究中国文学的,不是儒学,而是自由主义者。未来漫漫,但未来一定会有孔子,搞国学而不是反对西方。大同在里面,我们的价值观是普世的。普世价值观是什么?时间上的普和空间上的普,好人的标准可以讨论,学堂上应该体现本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即:仁义礼智信。不是证明不一样,而是一样的,这是国学的意义和趋向。文化是制度的基础,更是信仰的开始。当文化被信仰之后不能被历史化,而非必要研究话题。没有全民族宗教信仰的国家必须是以文化为背景的。刘强教授对鲍鹏山教授的评价为“温和的尖锐”。

百家讲坛主讲人、同济大学刘强教授主持论坛
论坛非常的精彩,谈论也非常的激烈,同学们受益匪浅。
17:30,刘强教授指出每位论坛嘉宾对国学的未来一言以蔽之。与会嘉宾精彩绝伦的叙述了自己的观点。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文化即是人化,做到古为今用,让传统惠泽未来!


论坛尾声,广鉴文化副院长戴明朝博士致辞。结合时下最火热的互联网形势,他指出互联网与传统文化结合是密不可分,互联网哲学即为“春风下度儒道佛,万物有灵网联互”。他认为传统和未来相结合,对国学的传播及传承更有意义。
院长孙章教授介绍了广鉴文化成立的使命和发展历程。他讲到广鉴文化旨在借鉴世界知识,传播智慧,广结贤才、鉴史推新。对诸位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

广鉴文化孙章院长致辞
中国学商会黄梁会长介绍了中国学商会的构建。中国学商会是众多交大校友组建而成,希望并欢迎更多的朋友加入学商会。

中国学商会黄梁会长发言
上海国学会王志斌秘书长致辞。他讲解了上海国学会的结构组建,上海国学会作为一民间组织,每年一次国学盛典,每一季度一次活动,并设执行机构理事会,会长由复旦大学骆玉明教授担任,副会长有鲍鹏山、刘强教授等知名学者,上海国学会秘书长王志斌先生欢迎大家一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上海国学会王志斌秘书长发言

上海国学会会长、复旦大学骆玉明教授主题演讲《国学的未来》
下午14:00骆玉明教授主题演讲的《国学的未来》正式开讲。骆教授首先介绍了国学的概念及缘起。国学概念是受到西学的对比,收集资料得知,国学的概念是最新的舶来品,林则徐的故事,得知世界各地的信息,华盛顿取得成功之后构建了现在美国的架构等等。孙中山说:天下为公。此词比较广泛出现。国学的另外一面,陈独秀、胡适、鲁迅的文章都有所不同,他们更多的说法是比较文学。鲁迅的生平,倡导和传承国学,国学是国富民强的必要的途径和手段,批判或摒弃国学是被认为中国危亡的前奏。鲁迅地价值观得到国人的广泛认同。文化大革命之后的斗争,有很多问题可以思考。伟大的文化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化的,我们在接受接纳西方文化的基础上更好的发扬传统文化。人类大同,天下为公,骆玉明教授指出西方的最好领导觉悟和儒家的最高境愿是一样的。这样的文化才会持续,才会有更强地生命。传统是多变的,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问题,全部思想根基不会建立在外来思想,文化上吸收外来学说,但不忘本土学说。骆玉明教授指出文化的关键在于创造!虽有人不知道中国文化的大路在哪里?但有胸怀,有理解,有继承,又能结合现在,而且具有创造力,这样的文化才能传承。
下午16:00新道论坛由百家讲坛主讲人、同济大学刘强教授主持《儒学的现状与未来》圆桌论坛。邀请到复旦大学国学会会长张松先生、上海交大海外教育学院国学联谊会会长沈焱先生、浦江学堂创办人鲍鹏山教授、常州大学国学院道南书院张戬炜先生、上海跨学科教育基地刘定一老师、上海孟母堂创办人周英志先生,等各个单位的朋友来做分享。话题均颇具时代感和前瞻性。刘强教授从哲学史中提到儒学史,虽然他在研究魏晋也可观儒家的发展。儒学的复兴,心学的发展必需要扎扎实实的学问,港台儒学的发展都受到了西方思想的影响,以西解中,以西为用的形式,刘强教授指出传统不是单一,传承文化需多方力量。

鲍鹏山教授谈国学文化对价值观的影响
鲍鹏山教授指出研究中国文学的,不是儒学,而是自由主义者。未来漫漫,但未来一定会有孔子,搞国学而不是反对西方。大同在里面,我们的价值观是普世的。普世价值观是什么?时间上的普和空间上的普,好人的标准可以讨论,学堂上应该体现本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即:仁义礼智信。不是证明不一样,而是一样的,这是国学的意义和趋向。文化是制度的基础,更是信仰的开始。当文化被信仰之后不能被历史化,而非必要研究话题。没有全民族宗教信仰的国家必须是以文化为背景的。刘强教授对鲍鹏山教授的评价为“温和的尖锐”。

百家讲坛主讲人、同济大学刘强教授主持论坛
论坛非常的精彩,谈论也非常的激烈,同学们受益匪浅。
17:30,刘强教授指出每位论坛嘉宾对国学的未来一言以蔽之。与会嘉宾精彩绝伦的叙述了自己的观点。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文化即是人化,做到古为今用,让传统惠泽未来!


论坛尾声,广鉴文化副院长戴明朝博士致辞。结合时下最火热的互联网形势,他指出互联网与传统文化结合是密不可分,互联网哲学即为“春风下度儒道佛,万物有灵网联互”。他认为传统和未来相结合,对国学的传播及传承更有意义。
供稿: 孟宪文
供图: 陈红霞
供图: 陈红霞
相关文章
- 2022-05-11新道论坛之十九 | 兰彦岭:《素书》与修
- 2021-08-06广鉴学院新道论坛第十八期《一带一路新
- 2021-07-27用新的眼睛看未来+企业创新机会
- 2021-07-27新道论坛之十四《电影与人生哲学——从
- 2021-07-272012年07月01日 东方智慧在自省中成长—广
- 2017-12-05新道论坛之十六|塔木德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