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道论坛之十四《电影与人生哲学——从七部电影思辩百态人生》
浏览:
2016年8月13日下午,在创研智造园区F85号楼学商会慧馆二楼,由广鉴学院主办,中国学商会协办的第十四期“新道论坛”之《电影与人生哲学——从七部电影思辨百态人生》如期举行。此次讲座由广鉴学院特邀嘉宾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郁喆隽副教授主讲。讲座特邀嘉宾有中国学商会常务理事、广鉴学院校友、上海思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俞关林先生,广鉴学院副院长戴明朝博士,交大国学联谊会执行会长、国学十五期班长那丽莉女士。炎炎夏日,百余名嘉宾从四面八方赶来齐聚一堂,共同聆听这场电影与哲学思想盛宴!


我们不禁问:哲学是什么呢?电影是什么呢?100多年的电影是如何“遭遇”2000多年的哲学呢?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概念是怎么擦出火花的呢?柏拉图说:哲学始于惊讶。但在现实生活中,因为我们自身的浮躁,很少关注身边的事物,所以我们就极度缺乏惊讶,甚至没有了惊讶。但是,我们却能在电影中找到惊讶。电影涉及社会生活的诸多,我们从电影中能找到友情,爱情,正义,自由,对与错,希望与毁灭等等,能体会在美好中揭露黑暗,或在黑暗中赞扬希望重生,或用艺术手法将故事推向各种无可预想的极致。电影与哲学深刻相融,使人惊讶,引人深思。

此次论坛郁喆隽副教授首先从哲学的同一性入手,将同一性作为基础继而对《危楼愚夫》、《末日哲学家》、《浪潮》、《她》、《战略特勤组》、《黑镜》、《赛德克·巴莱》七部电影分别解读。其中,在解读《危楼愚夫》中,因其与柏拉图的理想国洞穴理论同构,因此引起对洞穴理论的哲思。对如何摆脱囚徒状态,摆脱囚徒状态后要不要返回洞穴,提出开放性问题。与此同时,郁喆隽副教授也列举了康德、海德格尔、阿兰·布鲁姆对是否返回洞穴的立场。在解读第二部电影《末日哲学家》,郁教授通过在现场模拟投票,根据投票结果,揭露人类2.0版本的虚伪性,文化的脆弱性。在《末日哲学家》中,三轮的思想实验比较好的提出了人如何幸存下来,人如何繁衍后代恢复种群,人应该保存哪些文化特质等。其中,该电影中的最后一轮的有尊严,有质量的幸存是引人深思的。在此,剩下的五部电影不再赘述。讲座期间,郁喆隽副教授提及康德的启蒙主义,“开启明智”说,海德格尔《论真理的本质》,道德判断,人类与自然的对抗,人为什么会逃避自由,滑坡谬论论证等,内容十分丰富,跨度延广。在郁喆隽副教授的不同角度的分析与观察中,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思考。


最后,论坛在广鉴学院副院长戴明朝博士的哲思评论中结束。与会嘉宾留念合影,期待广鉴学院更多的举办活动,促进大家之间的思想交流与友谊的建立。同时,我们广鉴学院也期待更多地人加入我们广鉴学院的课堂以及全球游学活动,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建美好精神家园!
讲座总负责:胡媛媛(18767010434)
新 闻:王曼曼
讲座总负责:胡媛媛(18767010434)
新 闻:王曼曼
相关文章
- 2022-05-11新道论坛之十九 | 兰彦岭:《素书》与修
- 2021-08-06广鉴学院新道论坛第十八期《一带一路新
- 2021-07-27用新的眼睛看未来+企业创新机会
- 2021-07-27新道论坛之十四《电影与人生哲学——从
- 2021-07-272012年07月01日 东方智慧在自省中成长—广
- 2017-12-05新道论坛之十六|塔木德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