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子曰: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孔子忧...
今人看孔子,多见其复古,见其守旧,其实,回到2500年前,孔子却属激进一派。他对现实采取批判态度,有不同政见,还能看到未来。 春秋之际,诸侯们一心想的是争霸天下,谋士们...
孟子和荀子,都是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们对人性问题分别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孟子主张人性善,是性善论的典型代表;荀子主张人性恶,是性恶论的典型代表。他们的人性思想虽然是...
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 很多人把仁称为儒家思想的内核,从伦理道德上说,这当然是有道理的。但儒学并不只是伦理道德的学说,它是和西学中的宗教、伦理和哲学都可以对话的...
元代科举始于元太宗窝阔台时期,窝阔台采纳谋臣耶律楚材用儒术选士的建议,于1238年举行了戊戌选试,共录取4030人,但不久后即中止。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时,朝廷围绕科举兴废问题...
在距今2300多年前的那个遥远时代,静静的大地,奔腾的黄河,黑色的山峦在那略显苍凉的天空下,诞生了一位与孔夫子齐名的伟大思想家孟子。他背着以民为本的行囊,积极奔走于各国...
《周易集说》,宋末元初俞琰撰。 俞琰(约1258-约1324),字玉吾,号全阳子、林屋山人、石涧道人,吴郡(今江苏苏州)人,著名道教学者。入元不仕,变羽服隐居林屋山。他自幼秉承家...
历史上,对孔子及《论语》的评价有两句话:一是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二是半部《论语》治天下。细读《论语》,获益良多。然游于圣门难为言,略议一二。 子曰:学而时习之,...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它是一种日常生活的自然流露,没有半点文字修饰,却包含着平凡而深邃的智慧,其中的选人、用人观点对我们做好新时期的干部...
现在时兴学国学,这是对文化的一种回归,也纠正过去某些偏见,究竟何谓国学等问题,学界尚无一个精确的说法,仍然属可探讨的问题。 国学作何解,据权威的《汉语大词典》释有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