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不仅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人物,而且在人的主体意识的发展链条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上承孔子思想之统绪,下启宋明理学之端倪,直接从人之内在心性出...
中庸之道是中国文化的骨髓,作为一种方法论,它已经深深渗透到了与中国文化有关的每一个元素和成分之中,成为构成普遍的文化心理和社会心理的核心要素之一。每个置身于中国文...
说到孔子儒家,就得说到中庸之道。中庸是什么意思呢?一种解释,中是中正,不偏不倚,庸是普通,平平常常。不偏不倚而又平平常常,是说人生行事,应该把握一个度,既不过分,...
《庄子》是一本奇书,在中国思想史上留下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在高层知识分子中间,更有无可比拟的影响。宋人叶适云:自周之书出,世之悦而好之者有四焉:好文者资其辞,求道者...
《左传昭公五年》载: 公如晋,自郊劳至于赠贿,无失礼,晋侯谓女叔齐曰,鲁侯不亦善于礼乎,对曰,鲁侯焉知礼,公曰,何为,自郊劳至于赠贿,礼无违者,何故不知,对曰,是仪...
世纪二三十年代,清华大学设立了国学研究院。冯友兰在《三松堂自序》中回忆道:先设国学门,所以又简称国学研究院。国学研究院的教授称为导师,当时只有四位导师:梁启超、王国...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众所周知的《论语》开篇文字,文字之浅显在《论语》中也不多见,尤其前两句广为传诵...
历史往往被称为是人的科学,历史事件、观念的发生发展演变演进,都离不开人。所以,人物传一直是史学的主要内容。在某种程度说,一系列政治家的传记,就是一部政治史;一系列...
《论语》是儒家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它不但文字简短,精练质朴,而且还先后影响了中国以及世界各地达两千多年之久。 孔子本人十分喜欢学习,在《论语》里有这么一句:十室之邑...
国学听起来唬人,使人避之犹恐不及,正如对经典的描述:大多数人想看而没有看过的书。亲近国学,概因有二:其一、今人想过和没有想过的问题,古人早已给出了答案,若不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