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处圆满 ——《传习录》二期二次课记
愿
一粒不起眼的种子,
一个不高大的躯干,
一块不肥沃的土地,
迎送平淡的一天天。
我是一棵小小草,
遗忘在人类视野的地平线。
只因最初的那个心愿,
只因从未停止过的唠叨、挂念,
终于有一日,
我举起了这天地最热烈的巨大火团,
还这坚实的广袤大地,
一团熊熊燃烧的
大圆满!
一粒不起眼的种子,
一个不高大的躯干,
一块不肥沃的土地,
迎送平淡的一天天。
我是一棵小小草,
遗忘在人类视野的地平线。
只因最初的那个心愿,
只因从未停止过的唠叨、挂念,
终于有一日,
我举起了这天地最热烈的巨大火团,
还这坚实的广袤大地,
一团熊熊燃烧的
大圆满!
欢快热闹的国际“儿童节”才过一天,坐落在上海浦东新区的广鉴学院便迎来了它两周前开学的《传习录》的二次课程。秀浦路创智园内,一些不知名的树赶着趟儿竞相绽放。花香飘进鼻息,早行人的脚步突然轻快了许多,像瞬时回到那记忆遥远又格外清晰的童年;花香漂过学院东侧的高新河上,河面上纷纷的柳絮、落花突然醉了似的,一时抱拢来,和着对岸隐约的交响,舞出一段优雅的“胡桃夹子”;一阵水流过来,仙子们踏着极有韵律的舞步,风似地欢喜退去,飞扬的各色彩裙在波光凌凌的漩涡里打个卷儿,回头笑吟吟瞧一瞧,又飞快地躲起来!
天边的云儿静悄悄的,初升的太阳暖洋洋的,树上的鸟儿不时好奇地张望张望东方,一切似乎都在等待这人间第二轮灿烂的太阳——阳明心学的喷薄而出!
I.诚一意
“温故知新”是“哲学王子”王德峰教授开课的一大特点,面对辛勤工作了整整一星期又在周末朝拜心学道场的各路学员,他重申当下研习《传习录》的非凡意义:今日之中国,问题层出不穷,矛盾错综复杂,症结只在:人心未安。西方宗教来势迅猛却医治不了国人的心病;融贯儒释道三家大成的阳明心学经王阳明本人的身体力行、日本国的积极运用和近代诸多名人,如曾国藩的潜心效仿,已被无数次证明是根治时弊的大学问、拯救人心的大智慧。重拾心学于国可重建民族精神之家园;与人可继阳明未竟之事业。迎接时代挑战,永立潮头浪尖的秘诀只有一个: 不胆怯、不犹豫,来一场灵魂的革命:用心学一轮慧日关照本心,彻底改变功利、短视的人生态度,这便是心学根本意义之所在。言罢意义,“王子”提笔,一行“君子诚之为贵”赫然在目。“王子”娓娓道来:“四书”之首《大学》开章“三纲领”指点千年为学之宗,“八条目”细述治学通达之法。序列排出八项,核心却只一个—— 诚意。“物格而后知至”,不诚不能格物;“意诚而后心正”,不诚邪心左右。心不正身难修,身不修家难齐,家不齐,国治、天下平也终是梦幻泡影。
“诚”是一“意”,从心所发,心发两意:从“五蕴”的小我处发出“私意”,囿于此意,人间了形骸,分了尔我,却混了太多珍视小我的娑婆;从“本心”发出“诚意”,知物有诚,知天有道,于物不欺,于天无逆,自始至终,视人如我,不期成就了一个顺天惜物的坦荡大我。
《大学》思想,一言以蔽之,诚意而已。
II. 养一心
(1)养心便是“主一”——专主一个天理。天理是喜、怒、哀、乐生命情感之本真,都要在“格物”——做正事上体现。与“主一”相对的是逐物:心随境走,身为物累。事不分高低贵贱,本无意义,有人参与便有意义—— 人心界定了意义大小,在事上磨炼是现了真性情,养了一真心。
(2)主一起于立志。念念不忘才是立志,名利可圆逐物的私欲,却远离人生的意义、价值。司马迁曾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盛赞孔子,这是千古史官对古今圣人的颂扬,更是自己光耀青史的心志。
(3)立志贵在专一。做事、做学问,都要从知识本原或事情根本处入手,阳明用种树比喻,生动形象:正当春时,植树只管厚培其根,不做枝、叶、花、果的悬想,否则只是本末倒置。
(4)心外无事,事情只在人情里。阳明看来,凡事只是“心”事,除过人情事变,并无他事。若要“无事”,必须发挥克己的功夫。
(5)毁不灭性。在人生遭遇生离死别的大变故时,不能沉浸其中不能自拔,而应该将其视作磨炼心性,纯养心性的良机。
(6)慎独。
《中庸》有言:“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道家更对“道”做了空前绝后的诠释。落到实处,“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言及慎独,“王子”简明扼要:不欺于暗室。一间暗室,有人修了表里如一的本心,有人现了人面兽性的原型,立时分了小人、君子。
III. 俟一朝
虽有“王子”美誉,“王子”念念不忘的是学员、自己,尤其是当下中华民族须臾不离的社会现实。他无数次坦言:人生无非两件事:做事、目标。不做事的人生算不得人生!
现实社会有对人划分高低区别贵贱的诸多考量标准,回首自己一路的奋斗,教授感叹:于相离相实在艰难!古谚云:十年寒窗苦读书,一朝成名天下扬!如何权衡俗世标准和人生本来意义?人生如何成就?结合《陆澄录》和《答顾东桥书》中数小节相关论述,教授侃侃而谈:
(1)人生落实于做事
时间性存在的人有生老病死的无常,但也因此有了神仙无法比拟的生命热情。人在做事中倾注热情,也在做事中磨炼心性、改变命运。 这是因为,按佛家眼光,做事是身→心→知→意的一个序用,人不能选择前三项,但并不意味只能听天由命:在“意”的发动上,人能选择是诚还是不诚,不诚无物,不诚亦无人。若有“周公吐哺”的至诚,事无不顺,功无不成!
(2)人要随才成就
人的成就大小要看所做事的大小成败,和西方纯粹理性分析不同,中国古人论理必说事,无事不谈理。对做事做学问《大学》有“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的详细表述。这不是现代管理科学的目标规划和指标落实,“得”的衡量标准只在两处:是否有助于达到“止于至善”的终极目标,是否体现了生命情感本真的天理。人有诸多差异,无论职位高低,只要能够尽心值守,安贫安富了,人生便已成就。
(3)儒者不以治生为先
对有志之士,谋生和实现人生理想是要直面的冲突。谋生无可厚非,但不足以区分人与其他有情。什么是让人成其为人的第一等事?明朝大儒顾炎武一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给出了铮铮铁骨般回答!“天下”是中华的文化天下,屹立九州大地,舍了个人得失,挂了百姓冷暖,担了民族荣辱,念了苍生悲欢,简言之,天下关怀!这是古今圣贤胸廓间的第一等事。成就了此事,人生必然充实,孟子言:“充实为美,充实而有光辉之为大,大而化之之为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面对如此美大圣神千里画卷,试问诸位,何患人生失了意义?生命乏了圆满?
上一案例:上一篇:发现心灵的智慧 —《传习录》感悟(七)
下一案例:下一篇:发现心灵的智慧 —《传习录》感悟(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