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火传来,五月花开 —《传习录》二期开学
心火传来,五月花开
—《传习录》二期开学
盼望着,盼望着,夏天来了,告别了春天乍暖还寒的懵懂和枝头黄绿眉眼的叶芽儿,落樱处,乱花迷眼蝶飞舞;俏水乡,莲叶腮红羞对阳...... 大美江南正将它一年一度的火热激情和万般娇艳向人间烈烈绽放!时令小满,花繁锦簇,东海之滨的广鉴学院也从《镜香缘》的梦幻世界走出,接过它期待已久的火炬—— 哲学经典之二《传习录》的开学,欣然踏上一段充满哲思和希望的心学之旅。
I. 对峙中寻觅
众望所归,领航此次心学之旅的是复旦“哲学王子”王德峰教授,开学首日,面对几十双期待满满的眼睛,教授别开生面,以自己思考的一部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开场:
在选择泛滥的今天,为什么一个国产反腐剧会引起如此广泛的社会关注?主人公祁同伟一句“没有人有资格审判我!”赢得许多同情,人们似乎忘记了他曾经做过的那些恶。这又是为什么?
纵览古今中外,祁同伟的命运并不鲜见:祈是中国当代的于连:草根出生的他对上流社会有不折不扣的野心:他渴望滚滚的财富、显赫的社会地位...... 但像于连最终上了断头台,祈最终以自我了断的方式结束苦心经营的一生。祈的失败似乎偶然,却又必然:他是草根,不是官二代。祈的悲剧让人反思一个简单却深刻的话题:人,假如果腹足矣,是不必有读《传习录》这样的哲学追求的;否则,只满足于食物、健康和安全,人和其他动物并没有本质的差别。
另一个让人深思的是悖论式人物李达康,他不是贪官,相反,为了造福当地百姓他锐意进取,毫不懈怠。这样一个正面人物却时常困惑,在山水集团收购大风厂事件中他内心的冲突达到顶点:虽然同情大风厂工人,按照合同规定他理所当然地站在了山水集团一边,但就在此时,他面对了“官愤”的老刺头陈岩石的挑战。
两个人物的对峙折射的却是中西哲学的根本差异:是Reason(理性)还是道理?陈岩石讲道理,因为“道理”在中国人看来是衡量一切的准绳。“道”即天道,“理”即事物存在的依据。事物存在的依据从何处来?从天道中来。天道在何处?在人民生活中,天道之极致无非柴米油盐。《大学》开篇三纲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亲民”明确了“至善”的路径——领会体察人民生活。换言之,极高明的天道只在极庸常的人民生活中,人生是天道的彰显,人生亦是中国哲学的主题。
西方哲学则不然:自柏拉图的理念世界诞生以来,“理性”便成为西方哲学认识活动的主导,研究形而上的知识成为西方哲学的主题。
说主题非指内容全部:西方哲学先知识后人生,用功在头脑;中国哲学先人生后知识,功夫在心灵。用功在头脑的把人生提交了上帝,期待上帝拯救自己有罪的灵魂,来世被天堂收纳;用功在心灵的把人生归结到本心,希望在本心上立了信仰,前不愧祖,后世留名。
显而易见,发端于孔子的“仁”,发明于孟子的“心”,发扬于禅宗“菩提自性”,最终成就于王阳明的阳明心学是中国哲学的精华,是继先秦之后中国思想的又一高峰。
《人民的名义》展现的种种矛盾冲突并非简单的艺术讨论,它探讨的是中国的未来,是每一个逃脱不了民族命运的中国人都该有的严肃思考。当下重读《传习录》更像一种寻觅:用三教传承的心法重新审视物欲横流中的矛盾冲突,关照本心不外求,去粗取精不盲古,再开21世纪民族思想之事业,寻觅那条天朗气清的自由路!
II.对立中诚意
《传习录》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体例上非常接近《论语》。其内容汇聚了中华文化最深的智慧。当今中华弘扬心学的另一个重要理由便是《传习录》作者王阳明本人,他不单是思想的巨人,更用他起伏跌宕的一生成就了千百年来志士仁人梦寐以求的“三不朽”。
这部备受推崇的心学经典记录了王阳明的精深思考,尤其是龙场悟道后彻悟的哲学思想。其中许多思想与当时声名远播的朱熹倡导的“理学”思想相左。两天内,王教授解析了上卷《徐爱录》的前六小节,每一小节通过对朱熹修养方法的批驳,将阳明思想的核心精要一一铺展开来:
a.“新民”还是“亲民”?
阳明肯定旧本的“亲民”,不单因为朱熹忽视了“新”的两种用法,更因为旧本中煜煜闪耀的极高明而道中庸的中国哲学真精神:亲亲仁民,天道在人民生活中;治理百姓,非改造,该是“如保赤子”般“安百姓”。
b.“事事物物上求至善”?
“至善”不从心外物上求来,因为至善是心之本体,纯乎天理之极。
c. 至善只求诸心,恐于天下事理有不能尽?
做事不从客观具体的事上求,而从“纯乎天理”的做事人的“心”上究,何愁没有“温清定省”?
d. 知与行是两件?
知行本一,犹如“定”与“慧”的体用关系。知行不一源自对知行本体的认识偏差:“知”不是头脑的认知,而是真切生命感受。当知到“心向往之”,行已在其中;若行未到,其实是还不具备“心向往之”的知。
e. “止至善”与“格物”不合?
“格物”便是做正事,做事不是手段。当做本身有了意义和价值,做事人自然明白如何做事——格物,其结果纵然并不尽善尽美,在儒家看来,人生不败!
E.“尽心知性”还是“生知安行”?
人天关系展露的是三个境界的人生:尽心知性知天的圣人;存心养性事天的贤人;夭寿不贰,修身以俟的君子。人生一世,君子当是最基本的追求;反之,只是小人。
《大学》“八条目”是“三纲领”的行动方案,核心在一“诚”字:人也好,物也罢,不离道,不偏激,审时度势,周而复始,纯粹天理便如风行水上,虽不见风,水自成纹。
II.对视中积极
为庄严开学仪式,本周《传习录》二期还安排了校领导和学员发言:
广鉴学院赵晖副院长深情回顾自己从一名普通国学学员到学院主要负责人之一的成长历史,在她眼里,以现代私塾方式呈现的哲学课程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最大的价值”;展望《传习录》求道之旅,她对心学所能带给大家的精神滋养和实践意义信心满怀。结尾处,她用当初自己一句肺腑之言,如今已是学院的校训来激励《传习录》每一位问道者: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新学员代表徐立东是交大海外国学联谊会执行会长,腹藏诗书,气质儒雅的他坦言:自己折服王阳明是因为他胸罗雄兵百万甲的卓越军事才华。他分享了一则小故事:
东乡平八郎是1905年日俄战争立下赫赫战功的日方军事长官,在天皇为他举行的庆功宴会上,面对着与会众人的一片夸赞之声,东乡平八郎默不作声,只是拿出了自己的腰牌,给众人看,上面只有七个大字:一生伏首拜阳明。
故事短小,个中深意已胜千言。
《传习录》二期的新班长凌霞红一上场便如雨后长虹,光芒四射!她绘声绘色讲述了自己终生学习的切身体悟:过往的学习终究是 “术”层面的徘徊,譬如小学、初中;如今的心学探寻天地大道,彻悟宇宙人生,堪称大学、研究生阶段的修习。凌班长分享的理想人生的两件必需品在无意间透露了哲学人生的深刻与温暖:桌上有书,求道者当从外部世界汲取智慧、体验百味人生,让思想有深度,更有高度;心中有爱,求道者还将是反观自省者,从本心上下功夫,明澈心性,传播智慧之爱,大仁大爱,让生命有厚度,更有温度!
老学员王志学委是公认的 “铁杆王粉”,最精进的学霸,他质朴却真挚的一番话奏响了本次《传习录》开学的最强音:回溯那洪荒的智人时代,人类的祖先曾经是地球上那样一个弱不禁风的族群:奔跑不过羚羊,力量不如虎豹,听觉不如狼,耐力不如骆驼,视力不及苍鹰…… 大自然的任何一次风吹草动似乎都能带来灭顶之灾!但在一个神奇的发现后,智人彻底改变了命运:火!它带来了熟食,人类第一次不再茹毛饮血,人的肠胃第一次嗅到文明的呼吸…… 火带来了温暖,还带来了光! 如今的时代,古今中外的知识汗牛充栋,但广鉴学院“哲学王子”就像那智人时代的一把火,在他这把精神之火的烘烤、照耀和温暖下,每一位存养心性的问道者必将收获改变人生的天地智慧!
—《传习录》二期开学
题 记
悠悠华夏思想业,儒释道峰在心学。
天道本具致良知,心佛众生何分别?
亲民至善大圣诚,转识成智小我灭。
尽心知性不言败,天人合一真境界。
天道本具致良知,心佛众生何分别?
亲民至善大圣诚,转识成智小我灭。
尽心知性不言败,天人合一真境界。
盼望着,盼望着,夏天来了,告别了春天乍暖还寒的懵懂和枝头黄绿眉眼的叶芽儿,落樱处,乱花迷眼蝶飞舞;俏水乡,莲叶腮红羞对阳...... 大美江南正将它一年一度的火热激情和万般娇艳向人间烈烈绽放!时令小满,花繁锦簇,东海之滨的广鉴学院也从《镜香缘》的梦幻世界走出,接过它期待已久的火炬—— 哲学经典之二《传习录》的开学,欣然踏上一段充满哲思和希望的心学之旅。
I. 对峙中寻觅
众望所归,领航此次心学之旅的是复旦“哲学王子”王德峰教授,开学首日,面对几十双期待满满的眼睛,教授别开生面,以自己思考的一部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开场:
在选择泛滥的今天,为什么一个国产反腐剧会引起如此广泛的社会关注?主人公祁同伟一句“没有人有资格审判我!”赢得许多同情,人们似乎忘记了他曾经做过的那些恶。这又是为什么?
纵览古今中外,祁同伟的命运并不鲜见:祈是中国当代的于连:草根出生的他对上流社会有不折不扣的野心:他渴望滚滚的财富、显赫的社会地位...... 但像于连最终上了断头台,祈最终以自我了断的方式结束苦心经营的一生。祈的失败似乎偶然,却又必然:他是草根,不是官二代。祈的悲剧让人反思一个简单却深刻的话题:人,假如果腹足矣,是不必有读《传习录》这样的哲学追求的;否则,只满足于食物、健康和安全,人和其他动物并没有本质的差别。
另一个让人深思的是悖论式人物李达康,他不是贪官,相反,为了造福当地百姓他锐意进取,毫不懈怠。这样一个正面人物却时常困惑,在山水集团收购大风厂事件中他内心的冲突达到顶点:虽然同情大风厂工人,按照合同规定他理所当然地站在了山水集团一边,但就在此时,他面对了“官愤”的老刺头陈岩石的挑战。
两个人物的对峙折射的却是中西哲学的根本差异:是Reason(理性)还是道理?陈岩石讲道理,因为“道理”在中国人看来是衡量一切的准绳。“道”即天道,“理”即事物存在的依据。事物存在的依据从何处来?从天道中来。天道在何处?在人民生活中,天道之极致无非柴米油盐。《大学》开篇三纲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亲民”明确了“至善”的路径——领会体察人民生活。换言之,极高明的天道只在极庸常的人民生活中,人生是天道的彰显,人生亦是中国哲学的主题。
西方哲学则不然:自柏拉图的理念世界诞生以来,“理性”便成为西方哲学认识活动的主导,研究形而上的知识成为西方哲学的主题。
说主题非指内容全部:西方哲学先知识后人生,用功在头脑;中国哲学先人生后知识,功夫在心灵。用功在头脑的把人生提交了上帝,期待上帝拯救自己有罪的灵魂,来世被天堂收纳;用功在心灵的把人生归结到本心,希望在本心上立了信仰,前不愧祖,后世留名。
显而易见,发端于孔子的“仁”,发明于孟子的“心”,发扬于禅宗“菩提自性”,最终成就于王阳明的阳明心学是中国哲学的精华,是继先秦之后中国思想的又一高峰。
《人民的名义》展现的种种矛盾冲突并非简单的艺术讨论,它探讨的是中国的未来,是每一个逃脱不了民族命运的中国人都该有的严肃思考。当下重读《传习录》更像一种寻觅:用三教传承的心法重新审视物欲横流中的矛盾冲突,关照本心不外求,去粗取精不盲古,再开21世纪民族思想之事业,寻觅那条天朗气清的自由路!
II.对立中诚意
《传习录》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体例上非常接近《论语》。其内容汇聚了中华文化最深的智慧。当今中华弘扬心学的另一个重要理由便是《传习录》作者王阳明本人,他不单是思想的巨人,更用他起伏跌宕的一生成就了千百年来志士仁人梦寐以求的“三不朽”。
这部备受推崇的心学经典记录了王阳明的精深思考,尤其是龙场悟道后彻悟的哲学思想。其中许多思想与当时声名远播的朱熹倡导的“理学”思想相左。两天内,王教授解析了上卷《徐爱录》的前六小节,每一小节通过对朱熹修养方法的批驳,将阳明思想的核心精要一一铺展开来:
a.“新民”还是“亲民”?
阳明肯定旧本的“亲民”,不单因为朱熹忽视了“新”的两种用法,更因为旧本中煜煜闪耀的极高明而道中庸的中国哲学真精神:亲亲仁民,天道在人民生活中;治理百姓,非改造,该是“如保赤子”般“安百姓”。
b.“事事物物上求至善”?
“至善”不从心外物上求来,因为至善是心之本体,纯乎天理之极。
c. 至善只求诸心,恐于天下事理有不能尽?
做事不从客观具体的事上求,而从“纯乎天理”的做事人的“心”上究,何愁没有“温清定省”?
d. 知与行是两件?
知行本一,犹如“定”与“慧”的体用关系。知行不一源自对知行本体的认识偏差:“知”不是头脑的认知,而是真切生命感受。当知到“心向往之”,行已在其中;若行未到,其实是还不具备“心向往之”的知。
e. “止至善”与“格物”不合?
“格物”便是做正事,做事不是手段。当做本身有了意义和价值,做事人自然明白如何做事——格物,其结果纵然并不尽善尽美,在儒家看来,人生不败!
E.“尽心知性”还是“生知安行”?
人天关系展露的是三个境界的人生:尽心知性知天的圣人;存心养性事天的贤人;夭寿不贰,修身以俟的君子。人生一世,君子当是最基本的追求;反之,只是小人。
《大学》“八条目”是“三纲领”的行动方案,核心在一“诚”字:人也好,物也罢,不离道,不偏激,审时度势,周而复始,纯粹天理便如风行水上,虽不见风,水自成纹。
II.对视中积极
为庄严开学仪式,本周《传习录》二期还安排了校领导和学员发言:
广鉴学院赵晖副院长深情回顾自己从一名普通国学学员到学院主要负责人之一的成长历史,在她眼里,以现代私塾方式呈现的哲学课程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最大的价值”;展望《传习录》求道之旅,她对心学所能带给大家的精神滋养和实践意义信心满怀。结尾处,她用当初自己一句肺腑之言,如今已是学院的校训来激励《传习录》每一位问道者: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新学员代表徐立东是交大海外国学联谊会执行会长,腹藏诗书,气质儒雅的他坦言:自己折服王阳明是因为他胸罗雄兵百万甲的卓越军事才华。他分享了一则小故事:
东乡平八郎是1905年日俄战争立下赫赫战功的日方军事长官,在天皇为他举行的庆功宴会上,面对着与会众人的一片夸赞之声,东乡平八郎默不作声,只是拿出了自己的腰牌,给众人看,上面只有七个大字:一生伏首拜阳明。
故事短小,个中深意已胜千言。
《传习录》二期的新班长凌霞红一上场便如雨后长虹,光芒四射!她绘声绘色讲述了自己终生学习的切身体悟:过往的学习终究是 “术”层面的徘徊,譬如小学、初中;如今的心学探寻天地大道,彻悟宇宙人生,堪称大学、研究生阶段的修习。凌班长分享的理想人生的两件必需品在无意间透露了哲学人生的深刻与温暖:桌上有书,求道者当从外部世界汲取智慧、体验百味人生,让思想有深度,更有高度;心中有爱,求道者还将是反观自省者,从本心上下功夫,明澈心性,传播智慧之爱,大仁大爱,让生命有厚度,更有温度!
老学员王志学委是公认的 “铁杆王粉”,最精进的学霸,他质朴却真挚的一番话奏响了本次《传习录》开学的最强音:回溯那洪荒的智人时代,人类的祖先曾经是地球上那样一个弱不禁风的族群:奔跑不过羚羊,力量不如虎豹,听觉不如狼,耐力不如骆驼,视力不及苍鹰…… 大自然的任何一次风吹草动似乎都能带来灭顶之灾!但在一个神奇的发现后,智人彻底改变了命运:火!它带来了熟食,人类第一次不再茹毛饮血,人的肠胃第一次嗅到文明的呼吸…… 火带来了温暖,还带来了光! 如今的时代,古今中外的知识汗牛充栋,但广鉴学院“哲学王子”就像那智人时代的一把火,在他这把精神之火的烘烤、照耀和温暖下,每一位存养心性的问道者必将收获改变人生的天地智慧!
上一案例:上一篇:发现心灵的智慧 —《传习录》感悟(六)
下一案例:下一篇:发现心灵的智慧 —《传习录》感悟(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