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峰:<中西哲学与时代精神>之精神的主体(上)
记哲学四期之二
——心向往之,精神的世界
五月,临近上海的梅雨季节,但是厚重的雨帘依然挡不住大家求学若渴的心。2016年5月28-29日,广鉴学院《中西哲学与时代精神》第四期第二次课程在浦东干部学院教学中心409教室如期举行,与开学时隔一月有余,同学们早早就到达教室,再聚时不变的是那浓浓的同学情谊,课前照例是我们的经典诵读时间,大家捧起书本,像是又回到了学生时代,我们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开始了此次为期两天的课程,心怡悦乎!
本次课程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精神的主题性(上)”
课程之始,王教授就为我们分别阐述了中西方文明的内在理路,他说到,正是哲学,揭示了文明的“内在理路”,我们要明白现实生活中的对错善恶不是现实简单经验的积累,我们要理解其来历,假如我们在这种文明中,感觉到了苦恼甚至是痛苦,那就要去了解这种文明的必然性。今天我们受西方文明的影响,资本带着它的势力席卷全球,我们无法脱离其中,所以我们要学习西方哲学,就是帮助我们看清西方文明的理路。于个人而言亦如此,我们在文明中度过一生,却并未把握其内在理路,我们学佛,就是发现自己的内在理路,用佛家语言来讲就是找到自己的来历。今天我们的思想结合了中西方的思想,可是为什么马路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二十四个字记不住?因为它没有揭示我们文明的本质。
下午课前做健身气功八段锦,提神养性
哲学之心被发现,它既不是生物学的,也不是心理学的。人的心是无限心,不是有限的,如何安顿这个无限心,西方人用理性,把握的是“认识之心”,中国人则用生命情感,把握的是“情感之心”。故亚里士多德说:“哲学是理性的沉思,基督教则是对上帝的沉思。”而孔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生命情感的本真在于“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有好恶,进了好恶,便进了是非。
王教授还讲到“ 如何致(实现)良知”的问题,致良知需要实践,即格物——正事。人作为生命的存在,真诚恻怛(恳切之意)地去“求生”和“求爱”,此即为善。相反,一切阻碍真诚恻怛地求生求爱的事和物即是恶。
此次课程还有一个重要部分即是讨论了“休谟问题”以及康德对休谟问题的回应。 康德用《纯粹理性批判》回答了休漠问题(一),即“讨论自然界中如何可能”。用《判断力批判》回答了休漠问题(二),即“什么叫批判?” ——澄清前提,划 清界线。西方心学是康德的哲学,是用理性的心构建了经验,而东方心学则认为是生命情感本真的先验构筑了世界,比如慧能提出的在家修行,陆王主张的天下关怀等。
课程结束后,同学们意犹未尽,我们特地组织安排了与王教授的晚宴交流活动,席上大家畅所欲言,充分的表达出了自己对这两天课程的喜爱,通过交流也分享出了自己在学习后感受与见解。
坐而论道
晚宴中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晚宴尾声,同学们依旧恋恋不舍,最后在老师抛出“美国人口口声称自由、平等、民主,但为什么他们做不到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 的问题后结束了晚宴活动;问题值得思考,课程更加令人回味。 让我们期待下一次的见面,相信我们的”哲学王子“王德峰教授定会给我们带来更加精彩的内容。
温馨提示:《中西哲学与时代精神》还有四次课程,下一次课程上课时间为6月18-19日,主题 “精神的主体(下)”,让我们共同期待,希望我们的同学每次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 人上可升为神圣,下可落地狱;不是理性的偏差,而是生命情感被私欲遮蔽 ”
供稿/图:广鉴文化胡媛媛
——心向往之,精神的世界
五月,临近上海的梅雨季节,但是厚重的雨帘依然挡不住大家求学若渴的心。2016年5月28-29日,广鉴学院《中西哲学与时代精神》第四期第二次课程在浦东干部学院教学中心409教室如期举行,与开学时隔一月有余,同学们早早就到达教室,再聚时不变的是那浓浓的同学情谊,课前照例是我们的经典诵读时间,大家捧起书本,像是又回到了学生时代,我们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开始了此次为期两天的课程,心怡悦乎!
本次课程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精神的主题性(上)”
课程之始,王教授就为我们分别阐述了中西方文明的内在理路,他说到,正是哲学,揭示了文明的“内在理路”,我们要明白现实生活中的对错善恶不是现实简单经验的积累,我们要理解其来历,假如我们在这种文明中,感觉到了苦恼甚至是痛苦,那就要去了解这种文明的必然性。今天我们受西方文明的影响,资本带着它的势力席卷全球,我们无法脱离其中,所以我们要学习西方哲学,就是帮助我们看清西方文明的理路。于个人而言亦如此,我们在文明中度过一生,却并未把握其内在理路,我们学佛,就是发现自己的内在理路,用佛家语言来讲就是找到自己的来历。今天我们的思想结合了中西方的思想,可是为什么马路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二十四个字记不住?因为它没有揭示我们文明的本质。
下午课前做健身气功八段锦,提神养性
哲学之心被发现,它既不是生物学的,也不是心理学的。人的心是无限心,不是有限的,如何安顿这个无限心,西方人用理性,把握的是“认识之心”,中国人则用生命情感,把握的是“情感之心”。故亚里士多德说:“哲学是理性的沉思,基督教则是对上帝的沉思。”而孔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生命情感的本真在于“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有好恶,进了好恶,便进了是非。
王教授还讲到“ 如何致(实现)良知”的问题,致良知需要实践,即格物——正事。人作为生命的存在,真诚恻怛(恳切之意)地去“求生”和“求爱”,此即为善。相反,一切阻碍真诚恻怛地求生求爱的事和物即是恶。
此次课程还有一个重要部分即是讨论了“休谟问题”以及康德对休谟问题的回应。 康德用《纯粹理性批判》回答了休漠问题(一),即“讨论自然界中如何可能”。用《判断力批判》回答了休漠问题(二),即“什么叫批判?” ——澄清前提,划 清界线。西方心学是康德的哲学,是用理性的心构建了经验,而东方心学则认为是生命情感本真的先验构筑了世界,比如慧能提出的在家修行,陆王主张的天下关怀等。
课程结束后,同学们意犹未尽,我们特地组织安排了与王教授的晚宴交流活动,席上大家畅所欲言,充分的表达出了自己对这两天课程的喜爱,通过交流也分享出了自己在学习后感受与见解。
坐而论道
晚宴中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晚宴尾声,同学们依旧恋恋不舍,最后在老师抛出“美国人口口声称自由、平等、民主,但为什么他们做不到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 的问题后结束了晚宴活动;问题值得思考,课程更加令人回味。 让我们期待下一次的见面,相信我们的”哲学王子“王德峰教授定会给我们带来更加精彩的内容。
温馨提示:《中西哲学与时代精神》还有四次课程,下一次课程上课时间为6月18-19日,主题 “精神的主体(下)”,让我们共同期待,希望我们的同学每次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 人上可升为神圣,下可落地狱;不是理性的偏差,而是生命情感被私欲遮蔽 ”
供稿/图:广鉴文化胡媛媛
上一案例:上一篇:王德峰:从《坛经》看禅宗的智慧
下一案例:下一篇:哲学四期之三(王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