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5日 广鉴新道论坛之六:鉴史取势、博古通今,沈志华教授带您走近那
近日韩国开始海上实弹演习,美国三大航母集结西太平洋,针对朝鲜半岛局势持续紧张的国际态势,广鉴文化新道论坛之六,特别邀请到著名历史学家、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终身教授、国际冷战史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历史系兼职教授、香港大学名誉研究员沈志华先生,举行了一场“中朝关系回眸与展望”主题讲座。
一
教授从“金日成积极策划战争”“斯大林参与策划战争”“毛泽东接受既成事实”“朝、苏联合发动进攻”四个角度的阐述,为大家揭秘了朝鲜战争爆发的真相:
一、金日成在1949年就提出通过军事手段推进革命,完成统一大业。然而,此时斯大林在朝鲜半岛的目标是维持三八线现状,避免与美国发生直接的冲突,因此莫斯科严厉禁止金日成发动战争。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尚未取得最后胜利的时候,也表示无法援助北朝鲜的军事行动。
二、1950年初毛泽东访苏,迫使斯大林签订了新的中苏条约,其结果是苏联将要失去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和不冻港。为了保持苏联在远东的战略目标,斯大林必须实现对整个朝鲜半岛的控制,以替代在中国东北丧失的战略地位。于是,莫斯科决定积极支持北朝鲜发动突击战,迅速统一朝鲜半岛。
三、由于新中国刚刚成立,并且正在准备解放台湾的战役,毛泽东仍然不希望朝鲜在此时发生一场可能给中国安全造成威胁的战争。但是,作为亚洲革命的负责人,毛泽东又无法拒绝金日成的要求,特别是在斯大林已经表态之后,中国只能接受既成事实。
四、在毛泽东表示原则上同意金日成采取军事手段之后,朝鲜和苏联对战争的秘密准备已经接近尾声,但却没有向北京透露其军事计划和行动的任何细节。1950年6月25日凌晨,在苏联大规模的军事援助下,金日成发动了后世所称的朝鲜战争。
二
“中国出兵朝鲜”“中朝军队的统一指挥”“越过三八线后是否南进”“铁路运输的管理体制”“停战谈判签字的时机”等朝鲜战争期间中朝高层的矛盾、分歧及其问题解决方案是怎样的呢?教授为大家一一进行了剖析。
“中朝领导人之间矛盾和分歧发展及其解决的过程,除了历史因素以外,反映了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国家关系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即当国家主权利益与整个阵营的共同利益发生冲突时,必然是前者服从后者。总体说来,中朝之间的问题,并不单纯是各自利益的对立,而是阵营全局利益与当地局部利益之间存在着差异。所以,苏联立场的偏向,也并非仅仅是考虑到照顾中国的意见——尽管相对来说莫斯科处理同毛泽东的关系时更加慎重,而更多地是因为中国的主张比较符合斯大林认定的社会主义阵营在亚洲冷战中的总体利益。但这里的问题在于,所谓共同利益或总体利益,一般是依据在阵营中占主导地位的国家领导人的认识和理解确定的。因此,一旦某一主权国家不再认同这种共同利益,或其在阵营中的主导地位发生了变化,这种局部服从全局的逻辑就不再发生作用,他们之间的同盟关系也就面临着终结。中朝关系如此,中苏关系也是如此。”
三
谈到斯大林与中国内战的起源问题时,中国内战的全面爆发无疑标志着莫斯科的“联合政府”政策在亚洲的破产,这大概是斯大林始料不及的。斯大林的本意是支持国民党,利用共产党,通过促成统一的联合政府,保障苏联在远东的安全和利益。但是,他既不了解也不能控制共产党,更没有想到国共之间水火不容,在蒋介石和毛泽东那里,所谓联合政府和停战谈判,都不过是为积蓄力量以利再战而采取的权宜之计。国民党对美国援助的依赖,也加深了斯大林的疑虑,他不得不把重心向共产党一方倾斜。沈教授同意这样一种分析:“正是反对美国和国民党政府控制东北的共同利益,使中共与苏联形成了一种战略关系。”不过,苏联关注的中心毕竟在欧洲,而就全局而言,1946年仍然是斯大林推行或极力维护与美国合作的一年。所以,莫斯科对于中国的内战采取了作壁上观的态度,只要与苏联接壤的地区能够保留在共产党的控制下,其他问题斯大林恐怕一时是顾不上,也不关心的。
战后苏联对华政策确实是多变的,不确定的。有学者用“举棋不定”来形容斯大林的对华政策,认为:“1945年秋天,斯大林的对华政策同他的欧洲政策一样,既没有明确的目标,又缺乏内在的一致性。”沈志华教授却不能同意这个判断。他说,表面看起来,苏联对东北的政策似乎有些反复无常,但实际上这恰恰反映了斯大林的一贯作风:目标始终确定而手段经常变换。对于苏联在东北的政策,当时在北满工作的陈云有很深刻的认识:“苏联对满洲的政策基本上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把沈阳、长春、哈尔滨三大城市及长春铁路干线交给国民党;另一方面,援助我党在满洲力量的发展。保持远东和平和世界和平,是苏联这一政策的基本目标。某一时期由于国际国内条件的变动及斗争策略上的需要,苏联对于执行中苏协定的程度,及对我援助的程度会有所变化。但苏联这些政策的本质,是一贯的,不变的。”
之后,广鉴文化副院长戴明朝博士登上讲台,组织大家与教授进行了互动问答。
大家对今日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表示了特别的关注,于是,沈志华教授就今日之中朝关系尤如五六十年代的苏中关系展开了阐述,近三小时的论坛,教授引领大家穿越了无数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当一阵热烈而持续的掌声响起,才将我唤回到论坛现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溯古寻源,探访故人往事的珍闻逸趣,汲取古今中外的思想精髓,是广鉴师生一致的追求。
本次论坛的圆满举办,为广鉴文化《领导智慧》课程二期的招生做了良好铺垫,一期班的学员获悉二期班课程设置新添了沈志华、韩钢两位历史学家的课程,纷纷表示将继续参加二期课程的学习。重温历史,博古通今,是卓越的企业家们共同的追求。
供稿:李 欣
摄影:陈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