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声音|经济学(2)
经济体系的体系内循环和体系外循环
经济活动的本质就是通过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为人们提供商品和服务,在整个社会产生收入,为全社会创造财富,满足人类的生存和繁衍,使人类社会得以绵延,不在残酷的宇宙生物圈竞争中被淘汰(也许最后还是被淘汰)。
因此,经济活动是人类所有活动的根本基础,离开了经济活动,人类是会灭种的,这就是马克思所讲的“经济基础”的含义。
要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创造商品和服务的价值,产生收入,形成财富,提高国民财富创造能力。前提条件是需要在创造财富过程中投入各种经济资源和生产要素,为创造财富过程提供基础和条件,也就是投资活动。
人类在投资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类经济资源和生产要素就是资本,投资活动本质上就是资本形成过程。
人类发展过程中,投资形式不断变化,资本形态不断演变,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核心内容没有变化。最简练的资本定义,就是可以创造价值的价值,也就是资本本身是有价值的要素,资本投入后可以产生更多的价值。
了解了经济活动中的投、创、分、留的全过程,需要对整个宏观经济活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厘清一些基本概念。
首先,从古到今,资本和投资是任何社会经济活动,也就是创造财富过程的前提条件和基本出发点,是经济活动基础条件,离开资本和投资,也就没有了经济生活(至于资本和投资的主体是谁,是另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
利用了所投资的各类经济资源和生产要素(资本),人类创造了新的价值、产生新的收入,形成新的财富。特别注意,在这里,价值、收入、财富是同一个东西,只是处于不同的环节。
在创造过程中,因为经济活动所创造的商品和服务有价值,可以称为创造价值,衡量价值的指标最重要就是经常听到国内生产总值(GDP)。
在分配过程中,所创造的价值,通过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分配,到了不同人手里,就形成了收入,收入来源于价值,不同于价值,是一个新的概念。
有人创造价值多,获得收入少;有人创造价值少,获得收入多;这就是分配公平不公平问题的起源(本人尽量不讨论)。
最后是消费和积累的过程,有人全部消费,没有积累,自然没有财富,过程就结束了;有人部分消费,产生积累,就会产生财富,通常可以称为资产。
可以用资产参与新的创造价值的过程,形成资本;也可以不参与新的创造价值的过程,继续闲置,形成闲置资产。
人类创造了价值,价值分配形成收入,收入积累产生财富,财富投资是资本的来源,资本-价值-收入-财富,经济循环体系主要环节大致如此。
特别需要注意经济活动中体系内和体系外的区别,微观经济学把投资称为注入,因为重新进入体系,参与经济过程(财富创造过程),是体系内循环;把消费称为泄漏,因为从此离开体系,不再参与经济过程(财富创造过程)是体系外循环。
本人一直坚持,消费活动不是真正的经济活动,因为消费过程已经离开了创造价值、创造收入、创造财富的过程,把消费活动纳入经济学范围,偏离了经济学的基本命题。
估计学过传统经济学的朋友会愤怒,你居然把微观经济学最主要的供求理论排斥在体系之外,认为商品供求不属于真正的经济活动。
仔细观察经济活动,怒火可能平息,供求理论中的需求,要点是需求,不是消费,因为有需求,商品市场才有购买者。但是,必须注意,商品消费是一个消耗过程,不是一个创造过程,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绵延,不可能建立在消耗基础上,必须建立在创造基础上,因此,商品消费本质上是一种体系外循环。
另外,还有一种体系外循环,就是财富积累后,没有参与投资活动,形成传统储蓄(货币市场)和闲置资产(资产市场),因为没有参与财富创造过程,事实上也是一种泄漏。
人类所积累的财富,只有重新进入创造财富体系内循环的投资活动,因为重新参与了创造财富的过程,属于体系内活动。
经常有人说金融有“好”的金融和“坏”的金融,至此,大家应该有评判标准了。
“好”的金融就是用财富参与新的创造价值的过程,形成资本,促进社会财富再创造;“坏”的金融就是财富没有参与新的创造价值的过程,形成闲置资产,在体系外循环,没有促进社会财富的再创造。
现在大概可以总结了,真正的经济体系就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体系,也就是老生常谈的“实体经济”。除此之外,还有三个体系外的循环体系,第一,储蓄货币循环的货币市场;第二,主要进行资产循环的资产市场(比较复杂,后面会仔细分析);第三,传统经济学认为是主要经济循环体系的商品市场。
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我们可以把体系内循环和体系外循环并列,把经济体系分为四个体系,货币体系、资产体系、产业体系、商品体系,体系内循环和体系外循环又统一起来了,形成全新的宏观经济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对经济活动有一个较为全面透彻的理解。
02
古典经济学是产业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商品经济学
从现实经济生活出发,经济体系事实上分为四个体系,货币体系、资产体系、产业体系、商品体系,这是有效深入观察经济活动的关键!
经济学界对于四个体系的分析和解释形成了不同的经济学理论的分支体系,每一个分支的理论体系都有其本身的价值,不能轻易否定。但是,必须明白,每一个分支的理论体系都只是从某个局部的视角观察和思考问题,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第一,我们可以把用于解释体系内循环过程的经济学定义为产业经济学,研究真正创造社会财富的经济体系,也就是分析和研究“实体经济”的循环体系。
这是经济学的主线,时刻不能偏离,一旦偏离,就会产生方向性错误。
其次,分析和研究储蓄货币循环的经济学可以定义为货币经济学,比较接近于高校中开设的“货币银行学”的理论体系。
再次,主要分析和研究资产循环的资产市场(比较复杂,后面会仔细分析)的经济学就是资产经济学,金融学和投资学,本质上就是资产经济学。
最后,分析和研究商品(含有形的货物和无形的服务)循环的经济学可以定义为商品经济学,主流的微观经济学实际上就是一门商品经济学,重点分析和研究商品市场上的供求双方。
厘清了四个经济体系和四种经济学,许多问题迎刃而解。原来,西方的古典经济学本质上是产业经济学,现代的微观经济学本质上是商品经济学。
当年在复旦经济学本科学习的时候,宋承先教授给我们讲过一门课,“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说批判”(当时必须这样定名),我们可以把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划分为三个阶段:古典经济学阶段、微观经济学阶段、宏观经济学阶段。
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是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也可以讲是西方经济学的第一个里程碑。
剑桥学派的阿尔弗雷德·马歇尔,是现代微观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他的《经济学原理》被认为开创了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先河,是西方经济学的第二个里程碑。
大名鼎鼎(也可以是臭名昭著)的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西方经济学的第三个里程碑。
当时的流行观点认为,西方经济学就是庸俗的经济学(也许那一天,这种观点又会成为主流观点)。
仔细想想,这种观点也有一定的道理,理由很简单,因为从马歇尔开始,所谓西方现代经济学开始偏离了经济学的主线,不再以创造社会财富为主要内容。
尽管微观经济学中有供给理论,有生产者效应,有要素理论,但所有这些理论和知识都只是市场均衡的一个方面,不再是经济学的主线和核心命题。至于宏观经济学,更加强调的是经济政策,而不是产业结构。
从此,经济学开始偏离传统的经济学主流命题,离实际的经济体系的内循环过程越来越远,成为了少数经济学者“自拉自唱”的“显学”。
当然,本人从来无意否定主流经济学者的努力和存在价值,许多经济学者在四个经济领域都有很深的研究,有许多有价值的成就,解决了许多经济发展中的具体问题。想表达的只是,目前主流经济学偏离实际经济活动越来越远,过分追求“学术范式”,使经济学复杂化、空洞化、庸俗化。
古典经济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以经济学核心命题为主线,主要研究如何创造价值、创造收入、创造财富。无论是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还是卡尔·马克思,尽管观点存在很大差异,但是,研究命题从来没有偏离经济学主线,本质上都属于“产业”经济学。
而流行的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市场供给、市场需求,以市场均衡为主线,研究命题偏离了经济学主线,本质上都属于“商品”经济学。
特别说明,本人没有强调,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没有价值,没有意义,是错误的研究方向。只是想(弱弱的)表示,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不是创造社会财富中的体系内循环,而是体系外的“商品市场循环”。
03
价值投资就是提高投资的有效性
资本-价值-收入-财富,是经济循环体系主要环节,在经济活动中,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通过创造商品和服务的价值,进而产生收入,然后满足消费需求,又通过积累形成社会财富。
如何用最简练的方法形容经济循环体系主要环节,解释创造财富过程呢?其实就是一句话:用资本(各类经济资源,投资)创造(各种劳动,创造)价值,也就是“投”和“创”两个核心环节。
原始出发点是投入各种经济资源和生产要素,为创造财富过程提供基础和条件,也就是投资活动。
在投资领域,经常提到一个概念,就是价值投资。什么是价值投资?价值投资的核心就是有价值的投资,可以创造价值的投资,有效率的投资。而不是无价值的投资,不能创造价值的投资,没有效率的投资。
人类的经济发展历史,本质上就是不断提升投资价值、投资效率的历史。衡量价值投资的标准就是提高投资的有效性。有效率,就是有效投资;无效率,就是无效投资。
经济发展过程中,投资形式不断变化,资本形态不断演变,但是,最主要的主线和核心内容没有变化,就是投资的效率不断提高。
原始人类来源于动物世界,最早的生存完全依赖于自然资源,和其他动物没有本质的区别。从天赋和本能看,并不具备天然的优势,打架能力不如狮子老虎,采野果子能力不如猴子。
在渔猎社会,人类先民与其它动物是没有区别的,生存质量与动物无异。如果没有火的使用,工具的使用,由于天赋和本能不如许多动物,原始人类可能早就在残酷的生物竞争中被无情淘汰。
由于人类先民最早在主观意志控制下,开始使用火,使用工具,才得以生存、得以繁衍、得以绵延。
钻木取火、使用工具,是什么行为?就是最早的投资行为。人工产生的火种,人为的工具是什么?就是最早的资本。
更为重要的是,人工火,人为的工具,已经不属于自然资源的范畴,本质上是一种人工资源(动物迄今为止没有创造出“动工资源”),人类开始了自己的创造活动,升华为“万物之灵”,与动物世界再见,有了人类社会的概念。
后来,人类的先民(其实已经是前一代先民的后民)发现,可以把部分野果子“留”下来,作为种子,在人的控制下,种植在土地里,以后可以获得更多的果实,人类就进入农耕社会,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种子来源于财富的积累,作为一种资本,在劳动中,创造更多的价值(果实),具备了“用资本创造价值”的全部条件。
至此,资本和投资活动作为经济发展和创造财富的原始出发点的脉络已经非常清晰。可以总结,人类最早的历史就是一段资本的历史,提高投资的有效性,就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原始动力。
后来,由于社会分工的细化,出现了以制造工具为主要业务的手工业,以交换产品为主的商业,自然经济的基本框架由此确立。
必须指出,手工业也好,商业也好,都离不开一个基本条件,就是一定量的原始资源(资本)的投入。
一般而言,手工业与商业所获得的收益,会比原始的采集、打猎、耕作产生的收益高。如果以获取收益(价值)为标准,手工业与商业是比原有的采集、打猎、耕作等产业更高层级的产业,是更有价值的投资。
人类产业发展的历史规律可以表述为,由于投资形态的变化,产生了一种新的产业,新的产业使用新的资本,创造价值能力更强,慢慢(在老产业不断打压下)成为主导产业,然后又在产业发展中成为老产业,被新的产业替代,江湖地位下降,退出主导产业的地位。
周而复始,人类的产业发展过程就是一部不断创新、不断竞争、不断淘汰的历史,而其中,每个新兴产业的创新,都伴随着原始投入的经济资源(资本)的更新换代。
所谓价值投资,就是不断寻找更有效率,从而更能创造价值、产生更多收入、创造更多财富的新的资本形态。
本文作者:傅连康院长
上一案例:上一篇:院长声音|经济学(1)
下一案例:下一篇:极限压力下,我们究竟需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