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9—20广鉴文化《坛经》班第二次课程
一听到佛学,人们最先联想到的总是青灯枯尘静坐,阿弥陀佛喃喃,唯唯诺诺,不食人间烟火的消极避世之形象。更有甚者,打着佛教的幌子,以善作伪,烟火缭绕,崇偶拜金,普迷众生。剥去这些层层迷相外衣,还佛学一个本来,正是我们此次“坛经”班的功德。2015年12月19日、20日两天,依旧在浦东干部学院,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学员有幸再次聆听到王德峰教授深邃而活泼的开示。才情纵横,我心为法的王教授本身就为佛法做了最形象的诠释,那便是:充满生命情感的智慧和力量。
王德峰教授
学员认真听讲
王德峰教授
破切种种靡靡外相,“智慧和力量”才是佛学本源所在。出世为断轮回,得大自在;入世为建功业,弘毅正风。出入一如,其本在心!无大力成不了佛,因为惟自力才能斩断轮回惯性的业力,然而这种力不是表象猛硬外示执端之力,而是打破边界,圆融无碍的混元不二之力。自然造化、艺术作品、人心愿力无不蕴藉这份先天至美、至力。矛盾的和谐统一即美,矛盾的对立变化即力,所以美和力总如影相随。那么这种力量何处可得?佛理上明确从“不二”来,从平常、平等心来。何谓“一”?先天虚空为一、为纯粹、为无极、为佛、为道、为心、不生不灭。 何又谓“二”?后天具相为“二”、为太极、为对立、为滚滚红尘、为身、为生生灭灭。如何回归?便需心行破二为一之法门。打破对立,归一能变,其精妙恰恰在于对时间的观照,虚空常转,因时而变。成就虚空般若无量智,方佛性相印,同频相融,心与先天大道合,佛智便是你智,道力便是你力,相融无二,出入无碍,是谓得大自在,无论儒释道皆取此原则。故佛学不是妥协避世,更是另一层意义上的勇猛精进,证悟真理。汲养能量是为燃烧释放。一增一减、生生灭灭,而致不生不灭之涅槃永恒,相反是为相成。
学员认真听讲
而“坛经”正是以中国人独有的文化基因,借六祖慧能不识文字的先天之心来解读佛祖的所传心法。抛却思障,直入本源,使禅宗一支在东方大地上以平民化的方式生根开花,法泽万物千古。禅是自性圆满具足的性灵,处处可在,人人兼足。是与先天纯粹良知接通的桥梁,是截断时空和思维惯性所呈现的当下空明本性,是最直接的自然无滞状态。本源一经复杂演绎、理性算计,甚至夹杂私心杂念,便成噱头表演,远离当初本质。阳明先生的“致良知”,稻盛先生的“作为人何为正确,了无私心”,即意于此。于相离相,心不沾染后天之尘之相,放下小智伎俩,直接回到本源。直心直行,融入宇宙“无”意识:纯粹、平实、直接的简单有力。特别在当下知识爆炸,物欲横流,人心躁惚的时代,佛学禅宗的心性学问为生命的去向和绵延注入一剂最好的良药。知识为相为用,求真求加,因时代而变。心性为真为本,去妄求减,亘千古而不变。故佛经的学问亦是永恒而本源的学问。缘而遇之,是为人生之最大幸事。
课堂上,王教授凭其“精、通、变”的学养功夫,来去自如的将艺术,哲学,佛学打通。互证典故,信手拈来,随性而发,引领大家走入这性灵的场景。平实中见深邃,生机中得自在,受众无不闻法喜而各自有得。然欲将“佛学”转化成“学佛”。更需在生活中践行,唯“学、思、行”合一,处处道场,时时力行,方能将所汲取之智慧涵养成自己真正的能量。
课堂上,王教授凭其“精、通、变”的学养功夫,来去自如的将艺术,哲学,佛学打通。互证典故,信手拈来,随性而发,引领大家走入这性灵的场景。平实中见深邃,生机中得自在,受众无不闻法喜而各自有得。然欲将“佛学”转化成“学佛”。更需在生活中践行,唯“学、思、行”合一,处处道场,时时力行,方能将所汲取之智慧涵养成自己真正的能量。
供稿:蒋煜
供图:胡真
供图:胡真
上一案例:上一篇:2015年10月29讲座记事——互联网+时代的企业转型之道
下一案例:下一篇:2016年1月10日广鉴第一期《坛经》班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