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7月14日 学院顾问钱宏老师在京举办首届全球共生论坛在京启幕,副院长戴
综合天涯网、新浪网、网易网、搜狐网、云南网、中国青年网报道:
首届全球共生论坛在京启幕
首届全球共生论坛在京启幕
2012年 7月14日,第一届全球共生论坛在京举行。论坛由清华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术共同体和全球共生研究院共同主办。来自两岸三地及加拿大、日本、印尼近百位“共生学人”,相聚清华大学西郊宾馆,共同探讨全球共生大趋势,交流共生思想在当代中国的研究成果和生动实践,是全国首次关于共生思想的小规模高端学术论坛。
曾受毛泽东主席委托翻译罗素赠书《西方哲学史》的清华大学著名历史学、社会学家、翻译家92岁高龄的何兆武教授,亲临共生论坛,当他拄着拐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走进会场,全场共生学人起立鼓掌,表示敬意。何兆武先生以全球共生研究院荣誉顾问名义,宣布“第一届全球共生论坛”开幕,并致开幕辞。他说:“共生思想,就是自己活,也让别人活。英文短语Live and let live也是这个意思,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我想,在所有宗教、主义和哲学中,共生大概是具有最大公约数的思想。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共生思想作底线指导。”

著名战略思想家、全球共生研究院院长钱宏,是本次论坛的大会召集人。他本人着力于共生哲学的探究,近年来他从思想、政策、实践三个层面比较集中地整体阐述共生法则、共生智慧、共生价值观对于中国与世界的当代意义,发表了大量共生思想论文,最近出版两部新著《中国:共生崛起》和《原德:大国哲学》,开始引起社会关注。他主张中国顺势而为、共生发展,力行“全球视野、东方情怀、善待他者、体行共生”的处世哲学,完成“中国向何处去?”到“中国何以处世”的时代主题转换,以“良知、文明、共生”作为当代政治文明核心。
台湾交大林国雄教授从经济学角度解读共生思想。天津人大常委、天津大学教授瞿麦生做了《共生结构是经济逻辑的思维基础》报告。网络意见领袖、北大客座教授郎遥远做了题为《共生思想是中华民族崛起之根》演讲。人民日报社《中国能源报》总编解树江、广鉴学院副院长戴明朝博士、贵州行政学院胡晋源教授、知名战略学者张天平博士、华侨大学的鲁锦寰、王爱平教授,以及共生学者张启明、胡爱生、赵昌会、朱健国、王立中、林玮、欧阳君山、梁勋、傅占魁、朱厚熹、金建方、马树林、张炎良等都做了专题演讲。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正清制药集团董事长、经济学博士吴飞驰,专门做了《企业的共生理论》报告,以企业成功案例实证共生思想。
“共生思想”旨在从哲学思想出发,努力解决人类生存和发展中的危机和矛盾,构建21世纪的新秩序。作为一门学科,诞生不过百年,但其精髓内核,可追溯到几千年前东西方先哲的思想精髓。时至今天,共生作为一种思想潮流,在世界各地播撒,扎根,不断丰富成长。从生物学领域发轫,扩展到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社会学等范畴,并提升为引领人类新精神的哲学和新生活方式的美学。联合国宪章、人权公约、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文化多样性公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都是共生思想在现代人类社会的光辉折射和成功实践。
党的17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以来,我国至少有六位省委书记提出区域共生发展战略。江西省委书记苏荣倡导创建了基于共生思想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湖南省委书记周强,在省长任上就提出中部地区“共生崛起”的口号,继而明确将“共生崛起”作为一种区域经济发展新思维;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明确提出“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率先提出“文化发展与创新活动具有内在的共生性和互渗性”;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继1998年出版《共生理论——兼论小型经济》之后,于2008年又出版了更系统的专著《和谐与共生》;新疆自治区书记张春贤也充分认同“共生崛起”新思维。
2010年中宣部长刘云山在《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专文中指出:“任何一个时期的文化都是多元一体、多样共生的”。2011年9月中国政府发表的 《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11月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发表了《在妇女与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解放日报》发表专文评论认为,这充分阐明了“共生性国际社会中的中国追求”,“国际社会的共生性底线是国际关系和谐发展的基础”。2012年5月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莫斯科大学发表《顺应世界发展大势,深化中俄战略合作》演讲时指出全球化时代两个趋势日益突出:一是全球化与多极化并行发展;二是共同性与多样性相伴而生,他认为:“这是一个开放、多元、共生的世界,既有共性又有特性,既应相互借鉴又应彼此包容。这个世界需要和平、需要合作,使人们在共同发展中追求幸福生活。这个世界需要尊重、需要平等,在保障各国自身应有权利的同时,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这无不表明,共生思想作为工商文明和生态文明的精神内核,正越来越受到重视,引领中国现代化文明进程。
闭幕式上发布的《全球共生宣言》(据论坛召集人介绍,宣言将在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择日发表)认为,对转型中国而言,共生思想应运而起,既是雪中送炭,也是锦上添花。“雪中送炭”,是解决中国从农耕文明向工商文明转型,并向生态文明过渡提升,这一曲折艰难的历程中,所激化的历史文化沉疴,以及所产生的重重现实难题、尖锐矛盾。“锦上添花”,是为中央倡导包容性增长、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世界,提供更切合、更前瞻而富有感染力的大国崛起理论依据。同时,摆脱以对立、冲突和斗争解决问题的传统政治模式、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用共生价值观为一切现行硬道理导航,修成中国民主与法治、市场与政府、善政与良治的正果,实现中国公民的精神重构,让社会成员无一例外地走向健康、简约、高尚、可持续幸福而富有尊严的共生生活方式。
上一案例:上一篇:2012年06月07-11日 井冈山游学感怀---- 领导智慧班1期 陈恬
下一案例:下一篇:2012年07月26日 广鉴文化2012年度第二季读书分享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