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之声|经济学(三)
社会化大生产和产业结构
产业发展是经济发展和生产力提高的前提条件,根据古典经济学的基本思路,我们很容易找到产业发展的基本逻辑。
第一,分工越来越细化。每个人、每个企业、每个产业所从事的生产环节越来越少,其余部分由其它人、其它企业、其它产业承担。
第二,合作范围越来越广泛。从个体分工、集体分工、社会分工,直到全球化分工。
第三,在分工细化、合作范围扩大的前提下,投资效率越来越提高,所创造的价值越来越大、所产生的收入越来越高、所积累的财富越来越多。
经常提到一个概念,就是社会化大生产,可能已经无法涵盖当今世界经济体系的全部内容。准确的概念应该是全球化大生产,考虑到大家的习惯,本人依然采用社会化大生产的概念。
人类最早主要依赖自然资源,最早的产业就是资源产业,所谓渔猎社会就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活动是捕鱼打猎,捕鱼打猎是主导性产业。捕鱼打猎就是用其它动物满足自己的需求属于典型的资源产业。
同时,伐木、采矿等产业也属于典型的资源产业,因为树木、矿产都是自然资源。
因为这些产业是对自然资源的第一次利用,通常人们把它们称为第一次产业,简称第一产业。
渔猎社会以后,人类进入农耕社会和游牧社会,农业(种植)和牧业(养殖)业成为了主导性产业,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出现一次革命性变化。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我们通常把传统农业和畜牧业也归属于第一产业。其实农业和畜牧业并不是典型的资源产业,因为农业所利用的资本(种子、工具)并不是自然资源,畜牧业所养殖的资本(种禽和种畜等)也不是原始的自然资源,而是一种人类创造的人工资源。
但是,农业和畜牧业的主要生产条件依然是土地,而土地是自然资源,所以,也可以把农业和畜牧业归属于第一产业,但是,已经是一种非典型的资源产业。
随着分工细化、合作范围扩大,出现了以制造工具为主要业务的传统手工业,以交换产品为主的传统商业,以及满足人们行商和出行需求的传统旅游业。
由于传统商业、传统旅游业向社会提供的不再是有形的货物,而是无形的服务,从此,人类的产品区分为有形产品(货物)和无形产品(服务)两大类。
因为传统手工业是对采矿业的产品进行第二次加工,有了第二次产业的雏形,但是,当时并没有成熟的第二次产业的概念。
根据标准定义,传统手工业归属于第二次产业。而传统商业、传统旅游业因为所提供不是有形的商品,而是无形的服务,应该归属于第三次产业。
尽管当时并没有第二次产业、第三次产业的定义和概念。
传统的资源产业、传统农业、传统手工业、传统商业、传统旅游业,构成了传统的自然经济体系的基本框架,形成了当时的基本产业结构。
传统的资源产业、传统农业、传统畜牧业、传统手工业、传统商业、传统旅游业,为什么都冠以“传统”两字,因为所有这些产业在机器革命之前,所投入是“传统”的经济资源(资本),所进行的投资是“传统”投资。
手工业的主要资本就是工具,商业主要资本就是行商(走货郎)的货郎担,坐商的柜台,饭店、旅店的投资也相对简单。
工业革命改写了人类的历史,工业革命以后,制造业成为了当时(特别注意,当时,不是当前)的主导产业,产品加工成为工业革命以后相当一个阶段人类创造价值、创造收入、创造财富的最主要手段。
由于制造业在整个经济体系中长期承担创造社会财富的主力军的任务,许多人想当然地把制造业等同于实体经济,必须指出,制造业不能等同于实体经济,制造业只是实体经济一个组成部分,而绝不是实体经济的全部。制造业是小概念,实体经济是大概念,千万不能混淆!
工业革命以后,人类生产和生活出现了根本性变化,所谓“现代生活”指的是工业革命以后的生活,“现代生产”指的是工业革命以后的生产。
由于现代生活和现代生产的需要,在制造业不断发展的同时,经济体系中出现了许多当时的(对某些国家是当前,对某些国家是未来)“新兴产业”。
为了适应现代生活和现代生产的需要,各国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并且,出现了城镇化趋势。
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基建产业,配合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厂房、商业设施、办公大楼、旅游设施)和城镇化建设的房地产业,成为各国基础设施建设阶段的主导性产业。并且,在以后的经济体系中,基建产业、房地产业,也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分工越来越细化,合作范围越来越广泛,是人类产业发展不可扭转的历史趋势,经济发展中,传统制造业不可能自己解决投资过程中的所有要素,不可能自己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需要所有资源。
于是,出现了专门为制造业配套的基础工业,主要包含进行长期投资中设备生产的装备产业,进行短期经营过程中零部件和原材料生产的零部件和原材料产业。
配套的基础工业作用非常重要,关键的设备、关键的零部件、关键的原材料成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最主要基础之一。在现代产业中,所谓制造业的“利器”,所谓制造业的“核心要素”,往往不是好的产品,而是关键的设备、关键的零部件、关键的原材料。
同样,制造业发展中更为重要“软件”要素,先进技术元素、先进管理元素、先进资本(比较复杂,后面会慢慢谈)元素,也不可能由个别企业内部解决,而是从社会采购,于是,形成了专门提供先进技术元素、先进管理元素、先进资本元素的技术服务业、管理服务业、资本服务业(先提醒一下,现代金融业事实上就是资本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主要是为产业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在全球竞争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是当今世界的真正意义的主导性产业,如果不理解这一点,不可能真正理解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产业结构。
另外,随着现代生活带来的消费结构变化,消费性服务业成为解决吃、穿、用、行、住、闲(休闲)等核心消费的重要产业。
同时,教育、健康、文化、环境等公共服务领域形成的大教育、大健康、大文化、大环境等公共服务业,在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中同样不能缺少。
分工细化、合作范围扩大、效率提升,是观察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三条主线。分工越细化、合作范围越扩大、效率越提升,就是先进的产业结构;分工不细化、合作范围不扩大、效率不提升,就是落后的产业结构。
另外,讲一些题外的话,所谓人类文明实际是指在主导性产业影响下的当时社会的主流生产和生活方式。第一代文明是渔猎文明,第二代文明是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第三代文明是工业文明,有没有第四代文明?大家自己想!
02
经济发展的永恒矛盾:大生产,小资本
经济发展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如果连经济发展都不关心,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生活。
如何准确地看懂经济,是需要思想的,有了思路,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经济活动中,把握经济生活最为本质的内容。
什么是本质?本质是不会主动告诉你的。必须靠自己去发现,发现不了,就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选择错了,生活质量无法提高,命运也就如此了。
人们的思维方式中,有一个常规的思维误区,就是习惯于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用数学语言讲,就是寻找解决问题的充分必要条件,就是想,只要有了这个条件,问题就可以最好地解决,既是必要条件(无它不行),又是充分条件(有它就行),一句话,有它就够了。
但是,在现实世界中,从来不存在充分必要条件,因为所有的问题都不可能真正得以解决,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新的问题又产生了。
毛泽东主席曾经说:即使到了共产主义,矛盾依然存在。比较直观地说明,没有一个真正“完美”的社会,也没有一种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的方法。
于是,大家应该建立新的思维模式,不再寻找解决问题的充分必要条件,而是寻找必要条件。所谓必要条件,就是离开它,问题一定解决不了(无它不行),是解决问题的基本前提条件,但是,有了必要条件,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有它还是不行)。
根据寻找必要条件的基本思路,可以对经济生活产生新的认识,找到经济发展的本质。
许多人看经济,首先看消费,甚至有一种观点,消费是经济发展“三驾马车”的第一架马车,也就是带动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前面已经谈过这个问题,消费是一种“泄漏”,是一种损耗,不可能是经济发展的真正动力。
思考一下,消费的必要条件是什么?问题立刻得以解决,原来消费的必要条件是收入,只有获得收入,才有可能消费。
根据这条思路,经济发展的主要线索很快就能找到,消费的必要条件是收入。收入的必要条件是产业,只有产业发展,才能获得收入。
同理,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投资,只有资本投入,产业才能发展。
资本→产业→收入→消费,一环扣一环,追根寻源,原来投资才是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许多朋友,尤其是年轻的朋友,可能从来没有想到,原来投资才是经济活动的起点,是经济发展的第一必要条件。
本人特别强调,我们说投资是经济活动的起点,是经济发展的第一必要条件。并不意味着投资可以解决经济发展中的所有问题、所有矛盾。甚至因为存在投资活动,问题更多、矛盾更大,因为投资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无它不行),不是充分必要条件(有它就行)。
用一句通俗的话说明:投资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投资是万万不能的。
道理很简单,没有投资就没有产业发展,没有产业发展就没有收入,没有收入就没有消费,没有消费就无法生存(也就是挂了)。因此,只要不想挂了,就离不开用于投资的资本,无论你是否喜欢资本。
前面已经分析,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就是分工不断细化、合作范围不断扩大、效率不断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最直接的结果就是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从个体化小生产,走向社会化大生产,乃至全球化大生产。
仔细思考,大生产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原来就是投资规模的扩大,资本规模的扩大。从古到今,直至未来,也许经济活动中许多内容会变化。但是,有一点是不会变化的,就是只要希望保持经济发展,就必须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本规模和生产规模的矛盾。
只要资本规模不能扩大,生产规模就不可能扩大;只有资本规模扩大,生产规模才能扩大。
不断地调整资本规模(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规模(生产力)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永恒矛盾。
在现代化大生产的条件下,只有扩大资本规模,适应大生产的需要;不能缩小生产规模,适应小资本规模。因为扩大资本适应生产规模,可以使分工细化、合作范围扩大、效率提升,形成先进的产业结构和先进的生产力。而缩小生产规模必然导致分工不能细化、合作范围不能扩大、效率不能提升,形成落后的产业结构。
要点:
1.只有必要条件,没有充分必要条件。
2.投资是经济发展第一必要条件。
3.大生产、小资本是永恒的矛盾。
4.只能扩大资本,不能缩小生产。
03
工业化发展道路的四个阶段
工业革命改写了人类发展的历史,工业革命以前的经济形态,通常称为自然经济。主要原因是在机器革命之前,人们利用的主要经济资源(资本)是土地和劳动,土地和劳动(人本质是一种特殊动物,来源于动物圈)主要来源于自然界,属于自然资源。
历史上,著名的经济学家威廉·配第,有一句名言:“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非常形象地描述了自然经济的主要经济状态。
工业革命以后,制造业成了经济体系中的主导产业,形成了工业文明,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从传统的自然经济转化为现代工业社会的过程,通常称为工业化。
对于工业化道路,必须厘清一个基本概念,这里的工业不是简单地指制造业,工业化不是制造业化,工业是industry,制造业是manufactory,工业是工业,制造业是制造业,不能划等号!
工业化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产品加工阶段、基础建设阶段、基础产业阶段、现代服务业阶段。这些阶段分别用每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和主导性产业命名。
产品加工阶段是工业化的最早阶段,无论是以欧美国家为主的通过自身的“工业革命”形成的工业化道路(欧美模式),还是以拉美国家以“进口替代”为主的工业化道路(拉美模式),直到最后以东亚国家以“出口导向”为主的工业化道路(东亚模式),都是以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起步的。
1978年以后,中国进入了真正的全面工业化阶段,也是从产品加工(代工)产业起步的。当时,有一个非常流行的政策,就是大力发展“三来一补”,也就是在全国大力推进出口加工产业。
在改革开放中走在前列的广东(例如东莞)、江苏(例如苏州)等地,主要靠以“三来一补”为核心内容的出口加工产业起步,然后带动了整个经济的发展。
加工产业的发展,要求有自来水、电力、煤气和天然气、物流和通讯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同时,现代产业需要现代化的建筑,现代厂房、现代商业设施、现代办公大楼、现代旅游设施成为现代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配套条件。
于是,工业化过程进入第二阶段-基础建设阶段,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是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到处搞基建、到处是工地,一天一个样,天天有变化。
1990年代,整个中国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普遍进入第二阶段,基建产业、房地产业成为各地的主导性产业,这是工业化道路中无法绕开的一个过程。
目前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可能开始走向收尾阶段,但是,基建产业、房地产业的作用是其它任何产业无法完全替代的。
基础设施建设,事实上是制造业的外部配套,也可以说是“大配套”,是工业化国家不可缺少的,即使许多发达经济体,也在战略性地布局基础设施建设,改变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和基础设施老化问题。
基础建设阶段以后,工业化进入第三阶段-基础工业阶段,就是大力发展为制造业投资和生产经营配套的基础工业。
这一阶段,出现了专业化为全社会(甚至是全世界)制造业配套的基础工业,主要包含为制造业进行长期投资中必不可少的设备配套的专业化生产设备的装备产业(大),为制造业进行短期生产经营配套的专业化生产零部件的零部件产业(小),以及专业化生产原材料的原材料产业(精)。
相比较基础建设的“大配套”,设备、零部件、原材料的体积较小,是制造业的内部配套,也可以说是“小配套”。
再次强调,配套的基础工业在经济体系中作用非常重要,关键的设备、关键的零部件、关键的原材料成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最主要基础条件。
在现代产业中,所谓制造业的“利器”,所谓制造业的“核心要素”,往往不是好的产品,而是关键的设备、关键的零部件、关键的原材料。
现阶段,中国工业化道路开始全面进入第三阶段,所谓“专精特新”的产业,其实绝大多数属于基础工业范畴。
目前,对制造业企业来说,可以说是“得基础工业,得天下”,要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必须做好发展装备产业“大”、零部件产业“小”、原材料产业“精”的文章。
在基础工业中,打造“独角兽”,做“隐形冠军”,应该是当前中小型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真正出路。
同时,综观世界经济的发展过程,没有完成基础工业发展阶段,没有形成在全球竞争中站得住脚的基础工业,是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进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本原因。
中华民族要想真正完成民族复兴,在全球经济体系中有一席之地,当前的基础工业发展的结果非常重要。
如果没有基础工业的保障,传统制造业就好比沙漠中的大厦,终有一天会垮掉的。
解决了基础工业配套问题,工业化就进入现有工业化(以后的工业化还会发展)最后一个阶段,现代服务业发展阶段。
由于所有为制造业配套的服务元素是无法用肉眼看见的软件元素,所以可以称为“软配套”。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人类的分工形式的一次革命性变化。在产业创新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先进技术元素、先进管理元素、先进资本(比较复杂,后面会慢慢谈)元素日新月异、千变万化,层出不穷。
传统制造业和其它各类企业完全不可能在内部独立解决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资本创新问题,只能由专业进行先进的技术元素、先进的管理元素、先进的资本元素创新的技术服务业、管理服务业、资本服务业企业为全球经济体系提供。
再次提醒,现代服务业主要是为产业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在全球竞争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是当今世界的真正意义的主导性产业,如果不理解这一点,不可能真正理解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产业结构。
静下心来想一下啊,在全球产业链中,真正的核心竞争优势是什么?真正的核心元素什么?谁掌握了全球产业的命运?
理解了这一切,你才有可能对这个世界有一个全面透彻的理解,对全球经济有一个全面透彻的理解,对全球产业有一个全面透彻的理解!
毫无疑问,现代服务业必将是世界的未来,也必将是中国的未来、中国的希望、中国的前途。
对照一下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任重而道远,诸位朋友,努力吧!
要点:
1.第一阶段:产品代工,生产产品。
2.第二阶段:基础建设,大配套。
3.第三阶段:基础工业,小配套。
4.第四阶段:现代服务,软配套。
本文作者:傅连康院长
上一案例:上一篇:SMBA57期|线上交流思考
下一案例: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