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坐禅
坐 禅
在《坛经》第五品中,六祖开示说:“坐禅不需要执著在心,也不需要执著净,也不是坐在那里一动不动。你若执著用心,这是妄心,不是真心。学人应该明白此心本来虚妄如幻,所以不可执著。如果执著于清净,人的自性本来就清净,既然本来清净,又有什么可以执著的呢?从心中生出妄念,覆盖真如自性,只要没有妄想,自性本来清净。你生出个心来执著清净,等于头上安头,在妄心上加了一个要清净的妄心,这就远离清净的本体。”
其实就像抓贼一样,妄心只要被你观照到,它就已经跑掉了。六祖说:“妄心没有特定的处所,只要执著即是妄心。清净本来无形无相,却偏偏强立一个清净相,去观净,执著在净上,还说这是功夫,是修行。如果你做此简介,就是障碍自己的本性,就是被净所束缚。”
太多的人修禅都在这上面出问题。一说到坐禅,说打坐能坐上几个钟头,其实这不单纯是时间问题。更有一些人,打坐时跟自己的腿拼命,最后把筋弄伤,反而不知何为坐禅。六祖在这里所讲的禅定与以往传统的说法都不同,既不去看心,也不去打扫,不去拨心中的尘垢。心原是妄,妄心即烦恼心。通常人们练习打坐,说本来还没有那么乱,一坐下来,思绪全来了。这就是因为以妄治妄,越治越恼。
南宋时有一个僧人问破庵禅师:“那个猢狲我老是捉不住,怎么办?”破庵禅师说:“用捉干什么?如风吹水,自然成纹。”问者还是一头雾,旁边的侍者无准却言下大悟。看到水上有波纹,拿根棍子把它扫掉,只会越扫波纹越大,让它过去就是了。风吹而过,你如是地去看就行了,不用去管,不用使劲打妄想。当我们觉察到自己有妄想,那个能觉知妄念的心与发出妄念的心是同一个心。心的本性原是清净的。
打坐时,我们都求一个“不动”,不是身体的不动,而是心不动。六祖说:“所谓不动,首先是不分别人的善恶、过错,这才是自性真正的不动。”若自性不动,好坏善恶全看得见,就是没有分别心,即能了了常明,叫千江有水千江月。心中超越了好坏善恶的差别,不论好人、坏人,一样对待。并不是不明是非,而是比世人明白得多,只是没有分别。
禅宗的坐禅是什么状态呢?——“此法门中,无障无碍。对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能够超越相对、分别的境界,才能见性。南台和尚有一首诗:“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忘。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缘无事可思量。”意思是:南台每天晚上点一炉香静坐,一天到晚没有事可以放在心上,我坐在那里不是硬压服妄想,而是本来没有事情让我去想。道心生起,世间的心便灭了,不起作用,本来无事可思量。这才叫坐禅。
“外离于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外在是无立锥之地,是潇洒,内在是脱落。无一法可得,无一相可执。执相就是无明,无明便生轮回。世人总怕自己手里没有东西可抓,凡人执著钱财名利,好不容易开始修行了,又执著于法、执著于人。一直到临死,还要告诉后人:要买一块好的墓地、要照顾好心爱的人、清明时刻不要忘了自己。执著就是痛苦。
如果在日常中总用心机,胡思乱想,嗔恨烦恼,打坐时何以言静!如平时心平气和、柔顺坦荡,打坐时自然境界平和、容易入静。多吃亏,吃了亏不在意,心很容易静下来。有人自欺说,自己日常虽然爱说长道短,但不著境,没有起嗔恨心,只是说说而已。这就好像说,我虽然在尘土飞扬中但不落土,身上不沾染一样的。因为语言是从内心发出的,虽然有可能言不由衷,但心中落了尘埃。
不要将法停留在理论上,要拿到生命中去实践,这样才能得到真是受用,如果心中不空,有想法,便是妄。在妄上用功,终究是假。心中不空,阴阳二气就不干净。不干净或者不足,二气便不能运动推荡,便不能回到太极。不能回到太极,就不能回到无极。如何补真阳?众善奉行。如何补真阴?诸恶莫作。
因此,六祖说:“于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自修自行,自成佛道。”是自然而然成佛道。你不要在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外去寻找禅定。坐禅是一面镜子,看看自己有多少杂念,还不行就再回到现实当中去任劳任怨做事。阳气不够,推动力不够,说明为善不够。阴气不够,说明没有持好戒。把这两方面做好了,才有禅定的基础。否则禅定仅只是盘盘腿,就如同沙堆上的楼房,不知哪天就会塌掉。禅定一定是建立在生命的基础上,在日积月累修行的基础上才能谈禅定。禅定不是说打坐时才能看见,通过现实人生就可以看见禅定的状况。
本文作者:吴琼
上一案例:上一篇:极限压力下,我们究竟需要什么?
下一案例:下一篇:传习录三期|鉴史推新 之“抗美援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