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弥漫天地的感伤与温暖-《艺术哲学》讲座回顾
题西太一宫壁二首(其一)
杨柳鸣蜩绿暗,
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陂春水,
白头想见江南。
“第一句写时令:暮春时节,绿肥红瘦,柳荫浓密,鸣蝉啾啾。扑面而来的是浓到深暗的绿色。第二句落日景象:夕阳的余晖映照在荷塘上,那亭亭玉立的红莲竟如醉酒般娇态可人,红艳夺目。非但一池荷塘令人沉醉,让人惊艳的可是接天蔽日的三十六处春水。前三句描画了一幅旖旎的江南风光,然而真正让本诗成为一件伟大艺术作品的却是最后一句:少小离家,老大还乡。经历了宦海的起起伏伏,幼时同好再聚故乡,田园风光美好依旧,从前的风华少年如今却都满头白发,垂垂老已。往事回首,几多感触!此情此景,无限的惆怅、感伤齐聚心头,万语千言,就像那无限温暖无限柔软却无处不在的落日夕照那般在天地间一点点弥散开来...... 是悲是喜,是冷是暖,谁又能说得清呢?”
且慢,这不是中学的一堂语文课,也不是参赛选手的一次诗歌朗诵,这是2016年11月12日在坐落于上海浦东康桥的广鉴学院二楼内的一次名为《艺术哲学》的主题讲座片段。与揭示一条品读艺术品规律的法国文史大家丹纳不同,素有“哲学王子”美誉的王德峰教授就艺术在人类生活中的位置、作品的存在方式、艺术的功能、艺术的存在方式和艺术创作五个层面的话题带领上百名渴望心灵提升的当代企业家在三种人类最高精神活动的两大领域 - 艺术领域和哲学领域进行了为时一天偶尔感伤又无限温暖的精神探索之旅。
上述这段文字佐证的是检验艺术作品的一个方法 - 是否真正能将受众带入超验现实的一个无限深广的世界(internal vision 内在视域),伟大的艺术作品,如西方的绘画能够做到,中国优秀的古代诗歌亦能如此。
I.东西方对话:人类心智的最高能力
讲座以王德峰教授本人(简称A)与一位欧洲访问学者(简称B)间一次耐人寻味的对话开始:
A: What’s the top capacity of human mind?
(您认为人类心智的最高能力是什么?)
B:Reason(理性).
A(微微一笑):This is not how Chinese see it.
(中国人并不这样看。)
B:What do you Chinese think of that then?
(那中国人认为什么是人类心智的最高能力呢?)
A(脱口而出):Xingling (性灵).
B:What is Xingling? (性灵是什么呢?)
A:It is a combination of imagination, intuition and ...(no counterpart for感悟)
(她是一种融想象、直觉和感悟于一体的综合体。)
...
A:您认为伟大的艺术作品是人类心智的哪一种能力创造的呢?
这次迟疑的是欧洲学者,因为他知道答案并不是理性。如果只有逻辑思维,人类所做的事只有趋利避害。即便在科学领域,性灵也具有无法想象的神奇力量:突破牛顿经典力学范式的爱因斯坦在被问到离开人生的遗憾时回答:“再也听不见莫扎特的音乐了”。爱因斯坦本人拉小提琴的终身爱好为他强大的逻辑思维插上了性灵(想象力、知觉和超乎寻常的感悟能力)的翅膀。驻足伟大的绘画面前,观者进入的是一个无限深广的世界;而中国古典诗词的神奇魅力也在于“言有尽而意无穷”,王安石那美得让人心痛的诗即是实例。
听完东方学者的一番讲述,西方的学者由衷赞叹:“中国的美学思想高明。”
II.那大悲悯的眼睛:艺术鲜活人类的情感
一位年轻人与慈祥的祖母朝夕相处,终于有一天祖母离他而去,年轻人无限感伤,希望向自己的好友倾诉他对祖母的怀念。语言在此时显得苍白,年轻人决定选择绘画。数月后,当朋友踏入年轻人的画室,他被眼前的一幅肖像画震惊了:画中的老妇人自己既熟悉又陌生:她用一双圣徒才有的眼睛注视着自己,那眼中有些许忧郁,淡淡的不安,无限的呵护和满满的洞彻人事沧桑后的大悲悯!那一刻,朋友明白了祖母对年轻人意味着什么。
艺术不是描摹现实,经过取舍和夸张后的艺术保存了艺术创作者的真情实感,当观者走进艺术品时又将她鲜活地呈现出来,听得见微微的呼吸,还摸得到温热的肌肤......
相似的眼神又出现在另一位名人眼中。为了把握托尔斯泰的神韵,列宾与之朝夕相处。一周后才动笔呈现出来的文豪除了标志性的花白长须,稀疏额头外,眼中竟有隐隐的不安和对芸芸众生的大悲悯!
年轻人也可选择另一种方式 – 像拉赫玛尼诺夫那样创作一首钢琴曲来寄托哀思。他的朋友从音乐中如果听出祖国也是正确的:祖国和母亲在精神气质上原本契合。
在表达真挚极致的情感时,语言是软弱的。人们呼唤艺术。艺术不再是资本和技术大行其道的现代社会的点缀,也不是释放心理能量的宣泄口。
现代摄像技术几可乱真,但绘画艺术别有洞天;哲学的语言长于概念界定和精准推演,但诗歌的力量在获得存在的鲜活体验;以词语为媒介的语言表达难免人为做作,已音符的不同排列组合成的音乐却总能摧枯拉朽!
任何人不必怀疑自己缺乏艺术的欣赏能力,真正的艺术是为外行而存在的,就像那双无限悲悯的眼睛可以驻扎任何观者的心房。
人类的一切文明活动都依赖某种“保存方式”:科学的概念和公式保存了人类对自然现象的认识;宗教仪式保存了对信仰的领悟和尊奉;而人类却把保存生命情感的重任交给了艺术。伟大的艺术作品一遍遍述说的是普世的情感:命运、爱情、精神流浪、罪恶感。贝多芬的第九号交响曲奏出的是人类艺术的最强音,其伟大的超验存在使得音乐这种艺术形式遗世而独立!
其后,王德峰教授相继解析了艺术的功用,艺术的存在方式和艺术的创作。
他深厚的学术素养,密不透风的理论逻辑让人肃然起敬。但最最动人的却是他那如潮汹涌,真情澎湃的眷眷之心!诙谐时,他享受着五粒蚕豆的习习凉风;欢欣时,他孩子般的笑容简单灿烂;动情时,他沙哑的嗓音似有呜咽,穿透尘世的双眼盛满了痛切的关爱!
III.从欢快到豪迈:艺术哲学的艺术现场
与广鉴历届讲座相比,这次讲座多了许多艺术的元素:
移动墙壁上的字画,灵动了会场的精神气韵;空气中飘荡着淡淡的檀香,那是思考者凝神静气时的翩翩遐想;无处不在的音乐宣告讲座行进的不同阶段:开场、午休和终场。
最大的区别当属围绕本次艺术哲学主题而度身定制的《当美遇见真》视频了:从绘画到雕塑到建筑描摹的是艺术从简单到复杂,从平面到立体的发展路径;三个领域内大师级的艺术作品:一一展示了人类艺术划时代的里程碑。相伴其间的音乐展现了人类跋涉艺术之旅的坚定脚步:
钢琴曲“挚爱”诉说着绘画艺术创作的原始冲动:爱如潮水,偶然踌躇,但欢欣跳跃,满是憧憬;“巴哈的大提琴”讲述着深沉复杂的人间情感:痛苦中的苦苦挣扎,失落后的激情奋起;“英雄主题”电影主题音乐更以排山倒海之势展示了建筑艺术的伟岸雄姿:黄天厚土上先民生生不息,前赴后继中勇气
比翼鲲鹏,智慧再铸辉煌!
在“Memory”悠远的歌声中,本次讲座拉上帷幕,但艺术的翅膀,已载着每位与会者的神思,翩翩翱翔……
杨柳鸣蜩绿暗,
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陂春水,
白头想见江南。
“第一句写时令:暮春时节,绿肥红瘦,柳荫浓密,鸣蝉啾啾。扑面而来的是浓到深暗的绿色。第二句落日景象:夕阳的余晖映照在荷塘上,那亭亭玉立的红莲竟如醉酒般娇态可人,红艳夺目。非但一池荷塘令人沉醉,让人惊艳的可是接天蔽日的三十六处春水。前三句描画了一幅旖旎的江南风光,然而真正让本诗成为一件伟大艺术作品的却是最后一句:少小离家,老大还乡。经历了宦海的起起伏伏,幼时同好再聚故乡,田园风光美好依旧,从前的风华少年如今却都满头白发,垂垂老已。往事回首,几多感触!此情此景,无限的惆怅、感伤齐聚心头,万语千言,就像那无限温暖无限柔软却无处不在的落日夕照那般在天地间一点点弥散开来...... 是悲是喜,是冷是暖,谁又能说得清呢?”
且慢,这不是中学的一堂语文课,也不是参赛选手的一次诗歌朗诵,这是2016年11月12日在坐落于上海浦东康桥的广鉴学院二楼内的一次名为《艺术哲学》的主题讲座片段。与揭示一条品读艺术品规律的法国文史大家丹纳不同,素有“哲学王子”美誉的王德峰教授就艺术在人类生活中的位置、作品的存在方式、艺术的功能、艺术的存在方式和艺术创作五个层面的话题带领上百名渴望心灵提升的当代企业家在三种人类最高精神活动的两大领域 - 艺术领域和哲学领域进行了为时一天偶尔感伤又无限温暖的精神探索之旅。
上述这段文字佐证的是检验艺术作品的一个方法 - 是否真正能将受众带入超验现实的一个无限深广的世界(internal vision 内在视域),伟大的艺术作品,如西方的绘画能够做到,中国优秀的古代诗歌亦能如此。
I.东西方对话:人类心智的最高能力
讲座以王德峰教授本人(简称A)与一位欧洲访问学者(简称B)间一次耐人寻味的对话开始:
A: What’s the top capacity of human mind?
(您认为人类心智的最高能力是什么?)
B:Reason(理性).
A(微微一笑):This is not how Chinese see it.
(中国人并不这样看。)
B:What do you Chinese think of that then?
(那中国人认为什么是人类心智的最高能力呢?)
A(脱口而出):Xingling (性灵).
B:What is Xingling? (性灵是什么呢?)
A:It is a combination of imagination, intuition and ...(no counterpart for感悟)
(她是一种融想象、直觉和感悟于一体的综合体。)
...
A:您认为伟大的艺术作品是人类心智的哪一种能力创造的呢?
这次迟疑的是欧洲学者,因为他知道答案并不是理性。如果只有逻辑思维,人类所做的事只有趋利避害。即便在科学领域,性灵也具有无法想象的神奇力量:突破牛顿经典力学范式的爱因斯坦在被问到离开人生的遗憾时回答:“再也听不见莫扎特的音乐了”。爱因斯坦本人拉小提琴的终身爱好为他强大的逻辑思维插上了性灵(想象力、知觉和超乎寻常的感悟能力)的翅膀。驻足伟大的绘画面前,观者进入的是一个无限深广的世界;而中国古典诗词的神奇魅力也在于“言有尽而意无穷”,王安石那美得让人心痛的诗即是实例。
听完东方学者的一番讲述,西方的学者由衷赞叹:“中国的美学思想高明。”
II.那大悲悯的眼睛:艺术鲜活人类的情感
一位年轻人与慈祥的祖母朝夕相处,终于有一天祖母离他而去,年轻人无限感伤,希望向自己的好友倾诉他对祖母的怀念。语言在此时显得苍白,年轻人决定选择绘画。数月后,当朋友踏入年轻人的画室,他被眼前的一幅肖像画震惊了:画中的老妇人自己既熟悉又陌生:她用一双圣徒才有的眼睛注视着自己,那眼中有些许忧郁,淡淡的不安,无限的呵护和满满的洞彻人事沧桑后的大悲悯!那一刻,朋友明白了祖母对年轻人意味着什么。
艺术不是描摹现实,经过取舍和夸张后的艺术保存了艺术创作者的真情实感,当观者走进艺术品时又将她鲜活地呈现出来,听得见微微的呼吸,还摸得到温热的肌肤......
相似的眼神又出现在另一位名人眼中。为了把握托尔斯泰的神韵,列宾与之朝夕相处。一周后才动笔呈现出来的文豪除了标志性的花白长须,稀疏额头外,眼中竟有隐隐的不安和对芸芸众生的大悲悯!
年轻人也可选择另一种方式 – 像拉赫玛尼诺夫那样创作一首钢琴曲来寄托哀思。他的朋友从音乐中如果听出祖国也是正确的:祖国和母亲在精神气质上原本契合。
在表达真挚极致的情感时,语言是软弱的。人们呼唤艺术。艺术不再是资本和技术大行其道的现代社会的点缀,也不是释放心理能量的宣泄口。
现代摄像技术几可乱真,但绘画艺术别有洞天;哲学的语言长于概念界定和精准推演,但诗歌的力量在获得存在的鲜活体验;以词语为媒介的语言表达难免人为做作,已音符的不同排列组合成的音乐却总能摧枯拉朽!
任何人不必怀疑自己缺乏艺术的欣赏能力,真正的艺术是为外行而存在的,就像那双无限悲悯的眼睛可以驻扎任何观者的心房。
人类的一切文明活动都依赖某种“保存方式”:科学的概念和公式保存了人类对自然现象的认识;宗教仪式保存了对信仰的领悟和尊奉;而人类却把保存生命情感的重任交给了艺术。伟大的艺术作品一遍遍述说的是普世的情感:命运、爱情、精神流浪、罪恶感。贝多芬的第九号交响曲奏出的是人类艺术的最强音,其伟大的超验存在使得音乐这种艺术形式遗世而独立!
其后,王德峰教授相继解析了艺术的功用,艺术的存在方式和艺术的创作。
他深厚的学术素养,密不透风的理论逻辑让人肃然起敬。但最最动人的却是他那如潮汹涌,真情澎湃的眷眷之心!诙谐时,他享受着五粒蚕豆的习习凉风;欢欣时,他孩子般的笑容简单灿烂;动情时,他沙哑的嗓音似有呜咽,穿透尘世的双眼盛满了痛切的关爱!
III.从欢快到豪迈:艺术哲学的艺术现场
与广鉴历届讲座相比,这次讲座多了许多艺术的元素:
移动墙壁上的字画,灵动了会场的精神气韵;空气中飘荡着淡淡的檀香,那是思考者凝神静气时的翩翩遐想;无处不在的音乐宣告讲座行进的不同阶段:开场、午休和终场。
最大的区别当属围绕本次艺术哲学主题而度身定制的《当美遇见真》视频了:从绘画到雕塑到建筑描摹的是艺术从简单到复杂,从平面到立体的发展路径;三个领域内大师级的艺术作品:一一展示了人类艺术划时代的里程碑。相伴其间的音乐展现了人类跋涉艺术之旅的坚定脚步:
钢琴曲“挚爱”诉说着绘画艺术创作的原始冲动:爱如潮水,偶然踌躇,但欢欣跳跃,满是憧憬;“巴哈的大提琴”讲述着深沉复杂的人间情感:痛苦中的苦苦挣扎,失落后的激情奋起;“英雄主题”电影主题音乐更以排山倒海之势展示了建筑艺术的伟岸雄姿:黄天厚土上先民生生不息,前赴后继中勇气
比翼鲲鹏,智慧再铸辉煌!
在“Memory”悠远的歌声中,本次讲座拉上帷幕,但艺术的翅膀,已载着每位与会者的神思,翩翩翱翔……
上一案例:上一篇:王德峰教授《艺术哲学》讲座——当美遇见真!
下一案例:下一篇:千江明月心 —《坛经》二期第二次课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