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点亮哲学的心灯 -记《中西哲学与时代精神》第四期第六次课程

用心听课的学员
针对当今中国迷信西方的普遍心理现象,周六上午王德峰教授一开课的论断式陈述便发人深省:每一种文明的展开都有其内在理论,集中概括在每个民族的哲学中。东方曾经以为西方是东方文明的唯一出路,但是这条路已经破灭了,因为西方自己也陷入了虚无。
随后,以时间之轴为经,王教授对本课程前期涉及到的哲学思想进行了东西比对:前四世纪中国的先秦诸子与以纯粹理性被发现为标志的古希腊哲学的第一阶段、儒学在两汉发展的“经学”阶段、魏晋以老子的《道德经》为衣钵的“玄学”、隋唐开启的佛学、佛学中国化的智慧之果-禅宗以及在洞明儒道佛三大本位思想后开悟的王阳明在《传习录》中提出的“三大纲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知识分子终结了问道的思想事业,转而考据。而西方在历经基督教的千年黑暗后终于诞生出能够质疑经院哲学的笛卡尔,先验主题性原则在叩问中应运而生;休谟和康德跨越时空的问答是德国古典哲学诞生和发展过程中的精彩华章;西方在理论上接受康德的三大“绝对命令”,但在行动上依然尔虞我诈,为所欲为;黑格尔哲学是康德思想的再发展,也是近代哲学高峰,然而却在人类史无前例的两次世界大战中灰飞烟灭。马克思从经济学视角发现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秘密,尼采研究权利起源,二人进行的其实是一场哲学的革命。资本主义是人类迄今最合理的制度安排,但其内部却有永不调和的矛盾,但其是否就如马克思所预言是人类社会生产领域最后一个对抗形式还留待时间检验。
周日天公作美,明媚阳光洒入室内,同学们都对两个字陷入了沉思-“存在”。不难理解这个看似与哲学并无直接关联的“存在”的存在土壤:尼采的学说揭示了当代文明本质上的虚无,他惊天骇俗的“上帝死了”宣布的是对西方超感觉世界一次葬礼。遗憾的是,这位勇者并没有开辟一条二十世纪哲学使命的道路,艰巨的使命落在了海德格尔的肩头。
“存在”学说无疑挑战了所有学员的思考极限,但其“距离人最远又最近”的魅力又激发着同学们浓郁的求知欲。如何认识人类生存的思想根基?人的“生存”和动物的“生存”本质区别在哪里?如何区别“存在”和“存在物”?“存在”是可以让人们用概念、范畴、逻辑来理解和掌握的吗? 西方“存在”的思想是否在东方早有表述?人类的语言是思维的住所还是“存在”的家园?直击本质的一次次探索挑战了心智,也让每个学员再次领略哲学揭示万物根本的神奇力量。
认真听课记笔记
课程收尾,“中西方哲学与时代精神”也上演了一段精神之旅的压轴大戏。
哲学是思想的成就,思想是制度安排的根本,现今世界西方话语强势的思想渊源在哪里?习总书记提出复兴中国的思想时谈到叔本华、也坚持马克思主义,可见西学对强国的重大意义。展望未来,中国人如何重建自己的精神家园?“内圣外王”的哲学使命如何在当今世界格局中绽放其独具魅力又永恒经典的芬芳来?王德峰答曰:在乎国人独立人格之建立也!


把盏言欢
作为本期《中西哲学与时代精神》的最后一次课程,我们为大家精心安排了晚宴活动,现场精心布置的粉、紫两色彩球铺成出的巨大“心”字格外醒目,寄寓了本次课程的核心价值观:“心”- 见性成佛,直指人心。心的事业经由情感的滋养和哲学的阳光,万物遂得肇始,世界因此斑斓。 “心”字当然还寄托着学员对精神导师王德峰教师的肺腑感激之情:渡人者,积心之大德。晚宴期间每位同学都对六个月的课程学习做了简短的发言,表达自己此次课程的一个学习体会和思考。毕业“全家福”上绽开的张张笑颜恍若隔岸的法眼,对此精神之旅深情回望,亦对未来信心满怀:
理性情感心之寓所无存在各存法相,西方东方融会贯通有包容地久天长。挥手九月,哲学之光还将温暖相伴求索者永远好奇的心灵,让我们再相会!
毕业大合影,我们在一起
1、10月2日-8日: 美国硅谷游学
2、10月22日-31日:德国游学
3、11月12日:《艺术哲学》—王德峰 教授
4、11月19、20日:《坛经》第二期开学—王德峰教授
赵老师 13916027343
胡老师 18767010434
唐老师 18862747902
上一案例:上一篇:八月艳阳天,来广鉴哲学课堂纳凉
下一案例:下一篇:王德峰教授《艺术哲学》讲座——当美遇见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