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9-20日 《哲学与时代精神》第3期第二次课程
2014年7月19-20日,由复旦大学“哲学王子”王德峰教授主讲的《哲学与时代精神》第3期第二次课程在大家殷切的期盼中如期而至,带着对上一次课程的疑问和思考,大家早早地来到浦东干部学院110教室,尽管夏日炎炎,骄阳似火,依然阻挡不了大家追求哲学、探索真理的脚步。
从苏格拉底开始,围绕“心之发现”这一主题,王教授继续讲授哲学是怎样的学问。他说,心的无限的一面永远无法安顿在有限的事物上。中国哲学始终关注心之安顿,是人生的哲学,而西方哲学则是知识的哲学。
心有无限的一面,心的无限的一面如何安顿?经验解决不了,知识也解决不了,所以必有哲学这门学问,必有宗教这种精神形态,必有艺术这样的感性形象的创造,通过有限的感性形象来打开无限的领域。因此,人心之安顿有三条道路:哲学道路、宗教道路、艺术道路。
谈到幸福,王教授说:“幸福有两种,一种是相对幸福,一种是绝对幸福。每个人活在世上发挥自然赋予我们的能力,发挥得好就是相对幸福;放弃小我,做到“无己”、“无功”、“无名”,即绝对幸福。”
王教授告诉我们,哲学不论是中国哲学还是西方哲学都提倡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的目的在于澄清前提、划定界限。
王德峰教授博学儒雅、逻辑思路清晰,他讲课主题明确、语速稳健、旁征博引、收放自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他丰富、鲜活的对生活的经验和思考领悟,引得现场阵阵掌声。大家全神贯注地聆听、在听得精彩之处连连点头,在听到诙谐之处报以阵阵笑声。对于大家的提问,王教授也都十分详细、认真地作了解答,解答的思路独到而深刻,体现出其对思想和思考的一贯的庄重态度。
两天的课程结束后,哲学3期班在班委的组织下举行了第一次班级聚餐活动,并诚邀王德峰教授拨冗出席。席间,同学们围绕着王教授边吃边喝边问边答,其乐融融,情趣高涨,话题从国际、国内形势到人生有无来世,从对孩子的教育到对爱情的态度,从对音乐的陶醉到对文学的挚爱,无所不包、无不精彩。王教授说能让人无私付出的情况有三种,对孩子、对信仰、对爱人,所以我们面临真正爱情时的状态就是一种对待信仰的状态。王教授对于能在现在这个信仰普遍丧失、哲学无比孤独的时代找到这么多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一起研究哲学、交流思想、分享智慧感到无比的快乐,同学们也对餐桌上的收获喜出望外,流连忘返。
每一次的课程接近尾声时大家都意犹未尽,不得不叹服王德峰教授是时代和生活的真正的思想者,其思想中蕴含的深邃思考和智慧实在让人钦佩和折服。听王教授的课是一种深入的思考和学习,更是一种精神生活的愉悦享受,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次课程的到来吧!
供稿:刘艳
摄像:赵晖
上一案例:上一篇:2014年6月21日 《哲学与时代精神》第三期开学典礼